爱看书吧

本站最新域名:m.akshu8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正文 第1217章 东吴内政(第1页/共2页)

    摊上这么一个上司,桓范能说啥呢?!

    如果不是桓范还念着一点旧情,还对曹爽有一些知遇之恩的感激,他早就想办法拖家带口的离开北地,南下去投奔大汉了.甚至来说,去投奔司马懿都比继续呆在蓟县强。

    这真不能怪桓范,毕竟曹爽可是曾经把他“开除”过的人,严格意义上来说,桓范和曹爽之间,已经不存在所谓的“君臣之义”了。

    在这种情况下桓范依然答应了曹爽去出使东吴,桓范对曹爽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

    甚至于,连桓范自己都想好了,这次促成魏吴合盟后,完成自己的使命后,自己就不会再回幽州,而是选择弃官而去,不管是留在吴地还是去投奔季汉,都比继续仕魏要好得多。

    只是,这次的使命,并不是那么好完成的。

    曹爽给出的出使目标,是希望用三千匹战马,换取东吴同样在明年春天的时候,再次发动对兖州或者是荆州的进攻,吸引蜀贼陈兵东境。

    有一说一,这个条件,哪怕桓范站在中立的立场上去看,也觉得吸引力不够。

    是,东吴方面确实严重缺乏战马,一旦到了兖州等平原之地作战的话,没有骑兵,确实不如蜀汉的战斗力更强。

    但问题是,人家东吴不是傻子啊。

    三千匹战马固然吸引力很大,可明年开春进攻兖州,这两件事情之间,谁的价值很大,人家算的明白的。

    今年初冬才刚刚结束了两国战事,双方的士卒战损虽然都不算太多吧,但是粮草消耗巨大.十几万规模的大军,激战半年,粮草消耗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你让东吴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再次出兵,这个粮草消耗的程度,可远比三千匹战马的价值要高的多。

    这笔账,东吴从上到下,哪个算不过来?!

    再说了,真当东吴是什么善茬啊,人家在盟约这方面,可是出了名的信誉不高的.人家就是当场答应了下来,可转头匿了你的三千匹战马,派个几千人去梁国溜达一圈,你又能拿人家怎么办呢?!

    如今的曹魏,跟东吴远隔千里不说,国力,势力都不如人,就算要跟东吴翻脸,也拿人家没有任何办法。

    所以啊,按照桓范的想法,其实这次出使根本没有必要,但.算了,上命如此,他照做便是。

    在海上漂泊了大约两个月的事件,桓范终于在冬季最后一次大朝会之前,前往建业,见到了孙权,奉上了曹爽的条件。

    之后,不管东吴的答复任何,桓范都会在东吴过年,一直呆到明年开春。

    只是,如今的孙权,真没太多的功夫来搭理桓范和曹魏的请求。

    一方面,是曹魏如今彻底成了偏安一隅的小朝廷,甚至跟东吴还远隔千里,连基本的互通有无都做不到,只剩下了一个名义上的同盟,对东吴的帮助并不大。

    最直接的一个证明就是,上次兖州之战时,东吴初夏出兵进攻兖州,一直到九月深秋,曹魏才陈兵幽州和益州的边境,做出一副要反攻的架势.这个时间差太大了,有啥好战机都会被浪费掉的。

    再一个,曹魏方面真的是过的一年不如一年,不仅势力大损,连胆子也变得越来越小.曹训领兵抵达了范阳郡边界,最后却只是听说诸葛亮要来幽州,就吓得立刻退兵自守。

    就这个胆子,能顶个屁用。

    另一方面,东吴内部,如今也有不小的麻烦。

    孙权在册立太子的问题上,有些无法下定决心。

    是的,两宫之争的问题,最后还是在东吴内部,爆发了出来。

    这事儿吧,说到底还是得怪孙权自己。

    两宫之争这事儿,其实是孙权故意为之的,这是孙权在尽可能的筛选和平衡朝政,掌握权利的一个过程。

    只是吧,这事儿发展到现在,连孙权自己都有些控制不住了。

    这个时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