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本站最新域名:m.akshu8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正文 24-30(第2页/共2页)


    客人渐渐多了起来,黄二娘在前面有条不紊的应对着,让准备搭把手的黄寄北一时没了用武之地。

    前面生意兴隆,后面也是井井有条。

    范荷花忙着炸豆腐,黄三娘忙着配调料,黄二娘报过来的每份口味都不同,真难为她能记住了。

    这生意火爆也不奇怪,黄寄北家这臭豆腐价格的确实惠,这年头谁手里会缺这几文钱呢,尝个鲜正好。

    但对于范荷花母女三人来说,这个价格却仍是赚钱的,两文钱就能买一块成人巴掌大的老豆腐了,切出四五十块不成问题,卖的越多,赚的就越多。

    臭豆腐摊的生意肉眼可见的好了起来,反过来也带动了黄家茶棚的生意。

    这还是平常的日子,遇上赶集的日子,客人们是连座位都是抢不到的。

    只见那臭豆腐摊旁边站满了人,手里拿着碟子和竹签,吃的是津津有味。不待到集市,大家就要先在这茶棚吃个几文钱的臭豆腐,尤其是小孩子们,大人们不给买就不肯走。

    甚至平时不赶集的日子,附近村落的孩子们都要走上半个多时辰过来,吃上一两文的,没钱的就两个人吃一文钱的。小孩子的时间总是特别多,精力特别的旺盛。

    自从有了这个臭豆腐摊子,范荷花母女生活日益好了起来,最明显的属黄二娘了,她负责在前面招待顾客,每天和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也不发憷,人日益开朗了起来。黄三娘也不复以往的呆滞,虽然仍是说话不多,但头脑却异常灵活,黄二娘只要说一遍,她就能做到准确调味,从不出错。

    范荷花看着两个女儿变得开朗,自己也愈发的有精神了。以前在老黄家,无论做多少都会被丈夫拿去补贴长房,而在这卖臭豆腐她却能按比例分成,赚到的钱抛去成本,黄长植夫妇会给他们四六分。

    本来黄长植夫妇说的是五五分,范荷花坚持不肯,要三七分,自己母女能拿三成就已经很好了。最后几人妥协成四六分,范荷花母女占四成。

    天气一天天的热了起来,母女三人一直挤在黄寄北家也不是办法,现在她们手里有了些钱,便在隔壁高家村租了一间小屋,虽然是租的,但也算有自己的落脚地了。

    范荷花母女是个懂得感恩的人,虽然她们现在没什么本事,但她们想着以后总有能用的到她们的地方,届时再报答黄寄北一家吧。

    日子在忙碌中一天天过去,春天种下的种子也都渐渐有了收获。

    黄寄北这半年来精心伺候的一亩生姜和一亩百合终于迎来了成熟。

    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果实,当然要自家先尝尝鲜的。

    嫩姜最适合腌制成泡菜,生姜去皮切成厚片放入盆中,加入粗盐腌制,双手抓拌直至出水,腌制一晚,然后加入酱油、醋、糖、凉开水调汁,三天后就能食用了,口感爽脆鲜嫩,温和不刺激,最合适用来佐饭下粥了。

    再说百合,在这酷热难耐的夏天,是最适合不过的健康饮食了。

    无论是做成绿豆百合粥,南瓜蒸百合,还是简简单单的煮一碗百合糖水,都是养生又消暑的存在。

    黄寄北家现在生意忙,抽不出时间担到集市上一点点出售,便寻了收购贩子,谈好了价钱,留了一些做种和自家吃,剩下的都卖了出去。

    两亩的收成竟也有三两银子进账,对于农家来说是不错的产出了。

    看着收购贩子一担担的将生姜和百合挑走,黄寄北竟有些不舍,而等他回到茶棚,却见到了一位已经许久不见的故人。

    “二郎,这位曾先生说是来找你的,在这等你半天了。”

    黄寄北顺着黄长植指的方向一看,竟是好久不见的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古代小商贩养家科举日常》24-30

    曾先生。

    “曾先生,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

    “该说不好意思的是我,让你等了这么久,期间还没个交代,今日是来赔罪的。”

    第27章 肉夹馍

    “曾先生可是遇到事了, 可有在下能帮得上忙的地方?”黄寄北询问道。

    曾先生摆摆手,说道:

    “今天我是来给报喜的,我们的话本, 印出来了,”曾先生边说着边从怀里掏出了几张银票,塞到黄寄北手中,“给, 这是属于你的,你的《化蝶》, 真的成了!”

    曾先生今天心情非常好,脸上完全没了往日的颓废和厌世。

    《化蝶》一经面世后立马脱销,在加印期间总有顾客上门询问,曾先生不厌其烦,只能暂时闭店休息,来黄寄北这躲清闲。

    “你不知道, 这骂我们的人也不少, 前几天还有几位千金小姐带着家丁上门找我理论, 让我们改结局的, 这年轻人呀,就是太天真了!”

    这种场面,黄寄北其实还挺能理解的,放在现代社会观众可能都要开始寄刀片了,反倒是曾先生的反应, 却是出乎他的意料的, 好像他从一开始就没有要求过自己改成圆满结局。

    “想不想听听我的故事, ”说着,不等黄寄北回应他又自顾自的继续说道, “说来惭愧,我也曾是永和七年的进士,虽然这个进士只当了三个月而已,我这一辈子,就毁在一个情字上了。”

    曾泊舟积攒多年的情绪终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对着黄寄北倾诉了起来。

    事情要从二十年前说起,当时的曾家,在苍梧县是有头有脸的人家,曾泊舟更是当时的风云人物,风流才子。他十八岁中举,次年考中进士,鲜衣怒马少年郎,一日看尽长安花,真真是光宗耀祖、光耀门楣。

    在一次花会上,曾泊舟遇到了国公府的二小姐,两人以文会友,一见钟情,两心相印。曾泊舟原以为这是天作之合,可在京城权贵们眼里他却是不自量力,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小小苍梧县曾家,在遍地权贵的京城根本上不了台面。

    国公府自认丢了脸面,为了尽快平息流言,他们很快就把二小姐嫁了出去,嫁给了忠勇侯府的大少爷。曾泊舟见二小姐有了归宿,便也死心了。

    可谁知这位侯府大少爷只是金玉其外,实际是个放荡不堪的纨绔公子哥,更过分的是,他竟然打老婆,二小姐嫁过去不到两个月,就被折磨的遍体鳞伤。

    二小姐的贴身丫鬟冒死跑出来找曾泊舟求救,曾泊舟带着二小姐出逃,两人被国公府和侯府合力围捕,最终被逼到了绝境。为了不连累曾泊舟,二小姐一头撞死在了自己亲生父亲面前,而曾泊舟最终被冠上了拐带良家妇女的罪名,被革除功名,驱逐回原籍,从此一蹶不振。

    听完故事,黄寄北这才明白为什么曾先生以前总是郁郁寡欢的,也明白了为什么他至今未娶。

    “小兄弟,第一次看到《化蝶》我就很喜欢,这里面有我年少时短暂而热烈的爱情,也有我血泪般的教训,孩子,记住了,千万别学我,爱上不该爱的人,门当户对是权贵们早就制定好的规则,想要挑战他们只会撞得头破血流!我们辛辛苦苦挣来的荣耀,他们那些人随便动动手就能摧毁。”

    黄寄北点头,但其实他现在还是不太理解,他这两辈子都没体会过心动的感觉,不知情爱为何物,他只是为曾先生的遭遇感到难过。

    曾泊舟像是看出了他心中所想,说道:

    “不用为我担心,我现在都看开了,从今往后,做个富贵闲人也不错,若是你能再尽快给我写本新的话本就更好了。”

    说完,曾先生哈哈大笑着走了,这回,他是洒脱的。

    看到这样的曾先生,黄寄北也为他感到高兴,这时他才有空研究起了手里的银票。

    居然是两张一百两的银票,黄寄北仔细端详着银票的花纹爱不释手,他最近运气也太好了点吧,这是发财了呀!

    黄寄北这边正沉浸在发财的喜悦中,而茶棚这边却是遇到了瓶颈期。

    黄寄北渐渐的发现了问题,自家茶棚一开始的定位太低了,已经满足不了客人额需要了,这段时间陆续有客人表示不满,他们想吃点荤的都没有太多选择,只有肉馅的馄饨和雪菜肉丝面,实在是不过瘾。

    晚上回家盘账的时候,黄寄北把这个问题说了出来。

    “二郎,你说得对,有些客人真的不差钱,就想吃点好的,都说穷家富路,出门在外人们还是舍得花钱的”黄长植说道。

    “二郎,你是想增加一些菜品吗?”白氏问到。

    “阿爹阿娘,我想过了,我们的铺子小,不适合做炒菜,我们还是得做一些方便携带的,随吃随走的。”黄寄北说道。

    “二郎,你是又有什么新想法了吗?说出来我们一起听听。”黄长植说道。

    “阿爹阿娘,我曾经再书上看到过一种西北的美食,叫肉夹馍,名字是叫肉夹馍,其实是用馍夹肉,刚好蛋黄酥也做不了了,空出来的烤炉我们可以用来烤馍,而这肉嘛,我还要和阿娘好好研究一下,找出最合适的配比。”

    “二郎,娘想试试,你和娘仔细说说。”白氏一脸的兴奋,对于新的食物,她总是充满期待,干劲十足。

    首先,准备卤肉的食材。带皮的肥瘦猪肉切成小块,浸泡去血水,捞出备用,需要用到的卤料很家常也好找,大葱,姜块,大蒜,香叶,桂皮,这些都是店里经常用的。把肉块放入锅中,加入清水,放入卤料,再加入盐,料酒,酱油,煮半个时辰。

    然后开始发面。陶盆里舀入面粉,分次加水用筷子拌成面絮,用手揉成光面团,盖上盖子发酵。面案上撒面粉,把面团擀成大面片,刷上一层菜油,再撒少许盐,把大面片卷起来,切成等大的小段。

    接着就可以开始做饼坯了。拎起一段刚才切好的面段,两手抻着往长拉,拉长后旋转,再立着按到一起,再按压一下,成圆形,依次擀成稍厚的圆饼,盖上细白布饧一小会儿。接下来放入泥烤炉就行,中间取出来翻一下身。

    烙好的饼馍铲出,用刀把饼划开到一半位置,再用刀尖把饼中间往下划开,便于能多夹肉

    最后,准备夹馅。除了卤好的肥瘦猪肉,还准备了香菜,青椒。把青椒拍裂后去蒂和籽,再剁碎,把香菜都切成末放入大盘子里,肥瘦猪肉也剁碎放一起,再加入两勺卤肉汤拌匀,这个夹馅就拌好了,香喷喷不油腻。

    把拌好的夹馅塞入馍里,肉夹馍就做好了,再搭配一份绿豆粥,再是清爽不过了。

    黄寄北陪着白氏试验了好几天,终于作出了满意的馍和夹馅,在夏至这一天对外推出了,定价十文一个。因为正值盛夏,一开始夹馅备的比较少,不然当天卖不掉容易坏。

    事实证明,他多虑了,因为这肉夹馍,真的太受欢迎了,好吃又顶饱,还容易带着走。黄寄北不是没想过改名叫馍夹肉,但白氏觉得还是肉夹馍好听,就还是维持这个名字了。

    很快,肉夹馍在黄家茶棚的地位就超过了蛋黄酥,黄家的营收也更胜从前了。毕竟肉夹馍是可以当主食的,蛋黄酥毕竟是点心嘛,这年头,还是喜欢吃肉的多。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古代小商贩养家科举日常》24-30

    夏至过后就是秋收。白露谷,寒露豆,玉米收在秋分后。

    今天要收的是山脚下的两亩大豆,时间过得真快,几个月前还是可以水煮着吃的毛豆,如今已经是硬邦邦的黄豆了。

    “这大豆长得真好呀,明年一年的豆腐都有着落了!”黄长植看着地里豆荚饱满的大豆说道,脸上全是丰收的喜悦。

    “孩子他爹,多亏你这地选的好,你看这地肥力多足呀,真是块好地呀!”白氏高兴地说道。

    一旁的范荷花也是高兴的很,哪个种地的看到这个丰收的场景不欢喜的呀。

    “长植这地是选的好,这多年的落叶鸟粪堆积,把这块地真真是养的肥肥的。”

    锋利的镰刀将豆秸秆一一放倒,拖到麦场后再晒上几天,就可以上连枷了。脱去了豆粒的豆秸秆可不能乱扔,这是个好东西,用来喂养牲畜、烧火都是顶好的。

    这里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要磨豆腐,是以每家都会种一些豆子,当然,不是自己磨,将大豆送到磨豆腐的人家,再担上两担柴火,付一些加工费,豆腐郎就会帮你磨好的。

    或者直接用豆子换豆腐也行,一斤豆子就能换一斤豆腐。虽说一斤豆子能做三斤豆腐,但不是谁都有那份手艺,也不是说都吃得了那份辛苦的。

    豆子收进了谷仓,夫妻俩夜晚说起了闲话家常。

    “听说老宅那边又要卖地了。”黄长植唏嘘地说道。

    “孩子他爹,我们可说好了,你买谁的地都行,就是不能买老宅的,这往后有的是扯不清的!”白氏翻了个身,坐起来郑重的说道。

    “唉,我也就是这么随便一嘴,玉竹你放心,我没那个心思,就是有点担心再这么下去这日子该怎么过哦。”

    “你就把心放肚子里吧,人家除了你还有三个儿子,哪就不能过了,再说,你爹是多精明的人你还不知道吗?”

    白氏这是怕了,这一年来像做梦似的,丈夫的腿好了,家里买了地、开起了茶棚,手里有闲钱,孩子都康健,她怕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生活再起风波。

    今年的秋收有了范荷花和二娘三娘的帮忙,黄长植一家真是轻松了不少,往年秋收结束都是要脱一层皮的,今年却没有这种感觉。

    等到麦种播撒进地里,这秋天的活计就算告一段落了。

    当黄寄北家的茶棚前的草垛子再次插上鲜红的冰糖葫芦的时候,城里传来了好消息,县衙派人来量地皮了!

    第28章 买地

    来的是个老熟人, 当初把茶棚租给他们的赵书吏。

    黄家茶棚是他们的最后一站,赵书吏带着三个官差已是忙活了一整天,想着还要赶回县城过夜, 四人稍作休息后便开始丈量土地了。

    茶棚中的客人们也不急着走了,纷纷留下来看热闹。

    这一站只划了两块地皮,一块大的一块小的,黄寄北在一旁估量着, 大的那块估计有一亩,小的看起来也有小半亩的样子。

    听干活的官差说, 从县城到这,每隔五里丈量了土地划作商用,连上这里一共有三处,想来不日就会挂出来公开出售了。

    黄寄北家的茶棚刚好就在那块小的地皮上。

    看着黄长植面露焦急之色,赵书吏安慰道:

    “黄老弟也不用太过焦虑,既是租给了你, 就算最后买这块地的另有其人, 租约也是有效的, 到时候你家把租金交给买主就行了。”

    黄长植这才松了一口气, 紧锁的眉头舒展了开来。

    “得了书吏大人这话我可是安心了,书吏大人和官差兄弟们今日着实是辛劳了,不妨在我这小地方用了饭再走吧。”

    赵书吏摆手道:

    “黄老弟不必客气,你这的食物我是极为喜欢的,只是这天色已晚, 再不启程就赶不上在关城门之前进城了。”

    “如此我也不好挽留, 内人刚做了几个肉夹馍, 还请书吏大人和官差大哥们路上带着垫垫肚子吧。”黄长楷说着递上了一个食盒,里面放着八个肉夹馍八个茶叶蛋。

    “黄老弟, 你这肉夹馍我可惦记好久了,这回儿总算吃上热乎的了。”赵书吏倒也不客气,乐呵呵的接过了食盒,都是些不值钱的吃食,不算逾矩。

    说完大家也不再客套,赵书吏上了马车,官差们上了马,一路回县城去了。

    三天后,黄寄北收到消息,这几块地皮挂价出售了。

    黄寄北最关心的就是自己茶棚附近的这一大一小两块地,希望价格不至于太高。他心里是打算买下大的那块地的,建客栈的话小了可不行。

    父子两坐着高冬青的驴车赶去了县城,这才看到了价格。

    大的这块地标价两百两,小的标价七十两,这样一看还真是大的实惠,不过大的总价的确是高。这两块地是离县城最远的,对于县城中人来说吸引力不大,两百两都能在县城买一间像样的小铺子了,何必跑到乡野间去,要买他们也选靠近城门的那两块地。

    而对于附近村落的人来说,农家人能攒下这么多钱的就已经很少了,舍得拿出来买铺子的就更加寥寥无几了,有这么多钱多买点地不好吗?为什么要去买一块空地,就算能做生意,可这铺子买回来可是要自己建起来的,那又是一大笔钱呀!

    “爹,这价格在我们之前讨论的范围之内,要不我们就定下来吧,买大的那块。”黄寄北说道。

    一旁的高冬青惊了,他一直以为黄家要买的是小的那块。

    “黄兄弟,你们要买这块大的?”

    要做这么一大笔交易,黄长植的心是激动的,要掏钱,也是舍不得的,但想着这买地的钱都是二郎的方子换来的,便也看开了。

    “是呀,高老弟,我们打算买下来建客栈。”

    高冬青的大脑飞速的转了起来,说出的话连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黄大哥,那若是我买了小的那块地,你们不会介意吧?”

    “我们怎么会介意呢,高老弟你买下来我们可就成了邻居了,再好不过的事了,我家的租约还有一年多点,若是老弟你成了买家,我更是放心了。”

    “好,那黄大哥你们先忙,我这就回去筹钱!”高冬青说完就着急忙慌的走了。

    高冬青一路上想着以后的规划,更是下定了买地的决心。他家人口少,种不了多少地,现在承包着鱼塘养着鸭子虽是攒了点钱,但这鱼塘也是好多人盯着的,不知道五年后到期了自家还能不能抢到承包权。这段时候靠着给禾芳斋供应鸭蛋也赚了不少,加上这些年攒的,凑一凑的话应该能凑齐。

    两家签好契约,交完钱,收到了盖着官府红印的地契,房契的话等铺子建成了再来办就行,只要再补个手续费就行。

    其实高冬青那块地上本来就有木屋茶棚,一起办了也不是不可以,但黄寄北还是建议高冬青推到重建,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高冬青也是这么认为的。

    冬天土冻,不好动土,黄寄北便和家里商量着明年开春动工,建客栈是个大工程,估计没个一百多两下不来。

    虽是明年才动工,很多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古代小商贩养家科举日常》24-30

    事却是要提前准备起来的,黄寄北有绘画的功底,黄长植也是做惯了木工的,两人晚上点着油灯,修改着设计图纸,谈的不亦乐乎,遇到不懂得便去镇上找老师傅请教,经过一冬天的打磨,这份施工图纸已经是相当成熟了。

    砖头木材陆续下了定,和木匠瓦工师傅们也都约好了时候,这建客栈可比当初黄寄北想像的复杂多了,但一家人心往一处使,事情一件件做,便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黄长植和高冬青的关系本来就好,这回儿又买了同一块地,感情更加亲厚了,有时候高冬青去镇上卖鱼卖鸭,便带上高叶雨,中途把小叶雨就放在这茶棚,让她和黄四娘一块儿玩耍。

    小叶雨是个勤快的姑娘,总是抢着帮四娘干活,两个小姑娘忙完了就坐在一起打络子,累了就去二娘那边吃油炸臭豆腐,这生活真是充实极了。两个丫头通过卖花结攒了不少钱,每次去吃臭豆腐都是要坚持给钱的,不肯占二娘一点便宜。

    这天高冬青回来的比较早,笑嘻嘻的说是接到了一个大单,就是这老板要求有点奇怪,只要鸭肉不要内脏。

    要知道的是,这鸭肝鸭血鸭心对于农家人来说,可是好东西呀,高冬青无法理解为什么这城里老板要求这么特殊。他原是不愿意的,除去了鸭肝鸭血鸭心鸭肠等,整个鸭子的重量就少了不少,这样赚头就少了,好在这老板要的量多,每天二十只,高冬青这才接了这笔生意。

    听到这黄寄北听了想到了一道吃食,立马和高冬青攀谈了起来。

    “高大叔,你这鸭肝鸭血鸭心鸭肠卖给我家可好?”

    “说什么卖不卖的呀,这东西日后我家多的吃不完,村里每家每户都家都要送一些的,二郎想要的话我每日给带过来就行。”高冬青说道。

    “高大叔,这我是一定要给你钱的,我这是要做成吃食拿出来卖的,要的量可不少,怎么可以占您这个便宜。”黄寄北说道。

    “高老弟,你便讲个价钱吧,这小子定是又有新想法了,你不收钱我们可是不安心的。”黄长植在一旁说道。

    “好,那我也就不客气了,就按一只鸭一副来吧,一副给我十文可好。”高冬青说道。

    “高大叔,你这给我也太实惠了些,这样吧,侄儿再给您添点,十二文可好?”黄寄北说道。

    “哈哈,黄兄,你看你这儿子,哪有往上谈价的呀。”高冬青哈哈大笑道。

    “高老弟,你诚心待我们,我们投桃报李也是应该的呀。”黄长植说道。

    这桩生意就这么愉快的定下了,临走时白氏又给父女俩装了几个肉夹馍和茶叶蛋,高冬青一番推辞后终是收下了,想着今后回些鱼和鸭蛋就行。

    这鸭血粉丝做起来不难,关键是东西要弄干净,这样客人们才能吃的放心。

    鸭血用盐水浸泡、清洗,洗干净后切丁烫熟备用。粉丝剪成合适的长度提前用冷水泡软,豆腐果切成两半。

    鸭胗、鸭肝切片,鸭肠切段,加料酒去腥炒至变色,放入葱姜蒜、花椒粒加水煮开,捞出备用。

    另外再炖上一只鸭子作为高汤底料,这样准备工作就做好了。

    次日,黄家茶棚挂上了鸭血粉丝的招牌,吸引了新老顾客的注意。

    “小老板,你们家这是又出新玩意了?给老头子我来上一份!”李大爷作为茶棚的常客,虽已五十多岁,身体却十分硬朗,是个惯喜欢尝试新事物的主。

    黄寄北招呼着李大爷入座,仔细地擦拭干净桌面。

    “李爷,您可不老,您这走南闯北的精神头,可比我们这些小年轻强多了,我们家这鸭血粉丝呀,您是头一份,我给您加量,保管你吃完全身都热乎!”

    “那快给我上吧,我都被你说的等不及了!”

    鸭血粉丝的一大特点就是:快!所有的配料都是现成的,只要在滚烫的汤底里面过一下就能上桌。

    鸭汤已经烧开,汤面上漂浮着一层豆腐果儿,底下沉着鸭血。

    取适量泡好的粉丝烫熟,捞入碗中,舀上几勺带鸭血和豆腐果儿的鸭汤,添上预煮好的鸭胗、鸭肝和鸭肠,放上香菜,淋上几滴香油,这就可以上桌了!

    看着端过来的满满一大碗,李大爷吃完后那是赞不绝口,想不到这鸭杂竟能做的如此美味,鸭血和粉丝配上豆腐果,撒上一把香菜,再来点辣油,不腻不腥,香辣可口,真是妙呀!

    真别说,这鸭血粉丝就适合在他们这种店里卖,幕天席地的,颇有一番野趣,乡野之间也没人觉得这东西上不了台面。

    别说客人了,他们自家人都爱上了,尤其是黄长植,这鸭血粉丝真的太对他的味了,初冬来上这热乎乎的一碗,只要六文钱,料多还便宜,有滋有味,还带荤的,谁不爱呀。

    黄老爹和老王氏最近也老喜欢来茶棚晃悠,还都是踩着饭点来的,最近他们每次来都要喝上好几碗鸭血粉丝,就连一向刻薄的老王氏也不得不承认,白氏还是有些手艺在身上的,难怪生意做的这么红火。

    “老三呀,你们这还忙得过来呀,要不让你们大嫂来搭把手吧。”黄老爹放下碗筷说道。

    第29章 大雪

    “爹, 二娘三娘他们都是手脚利索的好孩子,有她们帮忙,我这应付的过来。”黄长植笑呵呵地回道。

    若是黄长植提范荷花黄老爹还能说上几句, 但二娘三娘毕竟是黄家血脉,黄长植做叔叔的接济侄女,他也不好说什么。

    “哼,不知好歹。” 老王氏暗暗嘟囔了一句。

    现在三房算是自己立起来了, 也没有什么要靠着他们的,老两口是越来越没有底气了。他们现在就只能寄希望于长孙了, 是以当黄寄南给他们出主意的时候他们很痛快的就答应了,现在事没办成,他们面子上也不好看。

    原来黄寄南这段时间的日子也不好过,虽然住在姜家吃穿不愁,但寄人篱下的日子哪里是这么好过的,时间一长各种矛盾就显现出来了, 同窗们甚至在背地里喊他赘婿。

    但凡是个有骨气的都待不下去的, 可黄寄南不是一般人, 他上辈子尝遍了人情冷暖, 各种屈辱都遭受过,是以他都一一忍了下来。

    他不得不接受自己已经失去了发横财的机会,为了改善目前的经济困境,他必须让爹娘还有媳妇出去赚钱供养他。

    在他的劝说下,黄长楷被黄老爹赶去了十八里铺的族学做夫子, 每月一半的收入都要上交公中, 姜氏被他哄着拿起了绣花针没日没夜的做绣活, 最后就是苏氏,黄寄南原是打算把她安插到茶棚的, 没想到一开口就被堵了回来。

    今年的冬天比往年要来的早一些,也更冷一些。

    大雪,长长的官道上一眼望过去都没几个人影。

    “孩子他爹,今天看来没什么客人了,我们要不收拾收拾回去吧。”白氏看着屋外白茫茫的大雪说道。

    “是呀,这天气也太冷了,你快带着孩子们回去吧,我再待些时候,万一有人大雪天的赶路,还能在我们这避避。”黄长植搓着双手说道。

    “娘,你们先回去吧,喊上小桂姐他们一起,我在这看会儿书,也能陪陪阿爹。”黄寄北说道。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古代小商贩养家科举日常》24-30

    “好吧,那你们两也别太晚了,早点回来,我去隔壁和荷花说说。”白氏说道。

    白氏进来的时候范荷花正看着天空中的大雪发愁。

    “荷花姐,今晚你带着小桂和小梨和我一起睡吧,晚上太冷了,我那有多余的被子,别冻着孩子了。”

    “这,会不会不太方便,要不你带着小桂和小梨回去吧,我留在这看店。”范荷花无措的说道。

    “胡说,怎么能留你一个人在这,这风大雪大的,万一木屋被压塌了怎么办。”白氏嗔怒道。

    “阿娘,你和我们一起回去吧,”黄二娘拉着范荷花的手说道。

    “是呀,阿娘,我们不用怕他们,黄家庄又不是他们的,我们怎么就去不得了。”黄三娘说道。

    范荷花没想到两个女儿居然都比自己想得开,便也不再畏缩了。

    “行,我们收拾一下一起走。”

    “阿娘,荷花婶,你们回去路上小心啊。”黄寄北把女眷们送到路旁,挥着手说道。

    北风呼啸,雪下得更大了,黄长植给黄寄北生了个火炉,父子两围着火炉取暖。

    黄寄北看书看得出了神,黄长植也不打扰,看着儿子用功的模样,他也是满满的心事,店里的生意,地里的收成,孩子以后读书的事,建客栈的事,千头万绪。

    “砰”的一声,外面好像有什么东西倒下了,黄长植赶忙出去查看。

    “爹,外面怎么了。” 黄寄北也跟着走了出来了。

    “诶呦,这怎么倒了个人呀!二郎快来搭把手,我们先把他扶进去。”黄长植惊呼道。

    两人一阵忙活才把这人抬了进来。打量了一番,这是个中年男子,身高大约有七尺多,人却瘦的厉害,估计是饿晕的。

    一杯热水灌下去,那人渐渐苏醒了,只是说不出话,手微微往上抬着,半天才吐出一个字:

    “面……”

    黄寄北看着他手心里放着的一文钱说道:

    “爹,他是想吃面。我去给他煮一碗面。”

    等黄寄北的面煮好,那人已经在黄长植的搀扶下坐起来了,黄寄北把面放到了他面前。

    黄长植正要喂他,那人却摆了摆手,自己慢慢的握起了筷子,缓缓地挑起了一根面,又慢慢的放到了嘴里,一下一下的咀嚼着。

    黄长植拉着黄寄北走开了。

    “二郎,这人看来是饿狠了,让他慢慢吃吧,饿久了的人不能吃的太快。”

    一碗面那人吃了几乎半个时辰,到后面面都坨到一起了。吃完后,那人抬起了头看向了黄长植父子,说道:

    “一文钱不够,剩下的先欠着,将来还你。”

    “一碗面而已,不用还了,外面雪还没停,大兄弟你先在这躲躲吧。”黄长植说道。

    简短的对话后那男子就不说话了,抱着双臂依靠在角落里休息。

    雪越下越大,眼看着没有要停的意思,黄长植父子打算早点回去了,可这男子该怎么办呢,也不能在大雪天把人给赶出去呀。

    这时,那男子说话了。

    “老板,你这招人不,我能干活,一天管一顿饭就行。”

    “兄弟,你姓什么呀,你是不是遇上什么难处了呀?”黄长植询问道。

    通过一番交谈,黄长植父子才知道,这也是个苦命人。

    这人姓程,叫程远,是从北方来的。他原是当兵的,今年三十多了,在边关戍守了八年做到了千夫长的位置,三年前回乡探亲,回到家乡才知道父母和妻子都已病故了,留下个五岁的儿子被他弟弟收养。哪知那个弟弟是个心黑的,吞了他家全部家产却不好好对孩子,孩子在他回来半年前就被拐子拐走了,至今下落不明。

    这三年来他一刻都不敢停歇,散尽家财,从北寻到南,还是没能找到孩子。正好又遇上了这场大雪,又饿又累,才昏倒在了这里。

    如今付了那一文的面钱后,他已是身无分文了。

    黄长植父子于心不忍,这样的天气如果把人赶出去了冻死也是有可能的,却又不好把人单独留在店里,商量了一番后,黄寄北说道:“爹,我生平最痛恨拐子了,这人也不容易,我们先把他带回去吧,先让他在二伯那住一晚,不管后面留不留,先让他把身子养好了,这人有手有脚的,挺过这一关,以后想必能自己立起来的。”

    黄长植也是这么想的,已是便对程远说道:

    “程兄弟,我们这店小,暂时不用雇人,等你恢复过来了可以去镇上或是县城看看,那里的码头或许要人干活。我这边打算明年开个客栈,到时候你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过来试试。今天你就先跟我们俩回家住吧,我家就在五里外的黄家庄。”

    程远对于能找到活计本来也就没报多大希望,这大冬天的,找人干活的实在是太少了,何况自己这种来路不明的,就更难找到活计了。黄家父子好心收留自己,已经是莫大的善心了,于是便感激地说道:

    “多谢黄兄了!救命之恩程某日后必当相报!”

    “嗨,哪有这么夸张,举手之劳而已,程兄你先别急,什么事等养好身体再说。”黄长植说道。

    等雪稍微小了些的时候,黄长植和黄寄北锁好了木屋,带着程远回到了黄家庄,来到了他们家隔壁的黄长棣住处。

    黄长棣除了愚孝和执着于生儿子这点,心肠还是好的,听了黄长植的叙述,当即就给程平收拾了张床。如今他一个人住,有的是地方。

    这场雪直到第二天的下午才停了下来,黄长植担心茶棚被压倒急着要过去看看。

    这雪刚停,路难走的很,路上都看不到人,若是一不小心摔一跤都等不到人扶一把。黄寄北不放心黄长植一个人去,便提出要一同前往,黄长植又不舍得儿子受这份苦,两个人你来我往的争执不下。

    “我陪黄三哥一起去吧。”

    说话的是程远,经过了一天一夜休息,他已经恢复过来了。

    “那怎么好意思,程大哥你是客人,好好歇着便是,我这去去就来,保证赶回来吃晚饭。”黄长植说道。

    “我这人奔波惯了,躺着反而不舒服,你就让我跟着你一起去吧。”程远说道。

    可以看得出来,程远是个有自尊心的人,吃人白饭这事干不出来,否则也不会饿倒在门口还坚持要付最后的一文钱。黄长植便不再推辞,想着两个人互相搀扶,慢慢走,应该也不会出什么事,便拿出了自己棉鞋,让程远换上。

    两人一脚深一脚浅的往茶棚走去,比平时多花了足足一倍时间。积雪在茶棚上堆了厚厚的一层,两间木屋倒还好,把雪铲下来就没事了,屋前搭的草棚有几处已经被压弯了,需要再找几根竹子重新支起来。两人只先清理了棚顶的积雪,剩下的事等路况好了后再说。

    午后阳光灿烂,路上积雪已经开始慢慢消融,远处穿来熟悉的铃声,黄长植一听就认出了这是高冬青家驴车的声音,他家的驴子脖子上常年挂着一串铜铃。

    高冬青也看见了黄长植,将驴车停在了路旁。

    【请收藏本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