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本站最新域名:m.akshu8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正文 60-70(第1页/共2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古代女子记事(双重生)》60-70

    第61章

    接上一回说道, 陈昌出门吃酒,三七一面使了个小厮去院里收拾件出门的衣裳,一面叫人忙去牵了马来。不多时,那小厮报了个大包袱来, 三七接过, 径直去了外书房。陈昌换了衣裳, 带了三七、八角、二丑几个径直出了府。

    陈昌喝酒本一时兴起, 没邀人。三七因打马上前问:“我几个去请同知家公子、伯安府上的和尤二爷几个一起同二爷吃酒?”陈昌皱皱眉:“不必, 莫得麻烦。”于是几人径直去了酒楼。

    行至半路, 忽闻有人叫:“陈子兴。”陈昌抬头一望,却见正是尤二正倚着窗榄往下看。尤二见他勒马停下, 说:“快快上来,与我们痛饮。”陈昌笑了笑, 说道:“倒是巧了。”说罢, 飞身下马, 往二楼去。

    尤二早等在门口,见人来, 迎了进去。但见屋中除了尤二外,还有五六个眼熟的儒生, 与唱曲儿的□□。众人一一见过,然后吃酒。

    尤二与陈昌相熟, 捡了颗花生丢嘴里,道:“来得正好, 吴道生几个请哥几个吃酒。”说着指了指一儒生。陈昌看去,见几个儒生身着寒衣, 面上拘谨,心下明白了七八分, 他端起盏酒,说道:“多谢多谢。”那几名儒生忙回礼,口内直说不敢。喝了一回酒,几人攀谈起来。

    原是这几个儒生家资不丰,皆是贫苦人家,家中没甚余粮,寻常卖些字画为生,凑不齐明年下场的行囊路费。正愁眉不展时,儒生吴道生只说与富商尤家公子有几面之缘,不如几人凑出钱,请人吃酒,攀些交情,顺带瞅瞅能否得些银钱。

    尤二成日无事,便接了帖子来赴宴。哪知一个是纨袴膏粱,成日只知哪家丫鬟美艳娇俏,哪家戏子唱腔好,一个是布衣儒生,也只晓得四书五经,说话必引经据典,卖弄学问,两方说不到一处去。尤二正烦闷时,正巧见着陈昌从窗下打马而过,连忙将人唤住。

    吴道生等人见陈昌容貌甚伟,言谈不俗,又兼是大儒王启弟子,喜不自胜,当下喝了两三回酒,几人已称兄道弟起来,陈昌知几人意图,他是个手里散漫的,又有意结个善缘,周济几人,遂顺水推舟许了他们百两银子。尤二也回过味来,又添了五十两。一时,宾主尽欢。

    酒过三巡后,几人已是半醉,一儒生得了银钱,将陈、尤二人引为知己,口无遮拦起来,先说了些怨天尤人、生不逢时的话,后又头又哭诉了些家宅琐事,诸如妻子与老母不合,想纳个二房又无余钱之内的话。余下人知他醉了,纷纷宽慰。

    说到家宅之事时,陈昌留了个心神听众人劝慰。一儒生道:“大丈夫耶?管那劳什子琐事做甚?钻研些经济学问才是正经事。”一人接道:”是极是极,妇人居于后宅,都眼皮子浅,芝麻大点事也能炒上天,怎么好与她们计较?由她们吵去,翻不了天。”

    尤二也道:“由她们斗去,这也是善事一桩。”其余儒生闻言纷纷问道:“这怎么说?”尤二浑不在意地说道:“给她们打发时日了。不然整日管着自家男人裤腰带那点事,纳个二房也要唧唧歪歪的。”众人轰然大笑。又喝了几回酒,行了几次令,几人见天色已晚,也各自散了。

    陈昌回了院子时,已是晚霞满天,他进了屋,见屋里冷冷清清,只得南乔与几个小丫头在外屋坐着。几人见了他回,忙起身问安,陈昌摆摆手:“你家二奶奶呢?”南乔回:“太太病了,二奶奶去看望了。”陈昌道:“先端碗醒酒茶来。”南乔忙去了。陈昌吃了醒酒茶,略坐了坐,见天上黑云满天,怕是有雨,拿了把纸伞往外头去。行至半路,见两丫头提了两个大灯笼远远走来,后头跟着李婠。这时,豆大的雨滴落下,陈昌上前几步将伞撑开,将人一圈,半拢在怀中。

    两人一面走,一面说些闲话。陈昌问:“出门怎么不带把伞?”李婠回道:“出门得急,忘带了。”陈昌又问:“太太可好些了?”李婠回:“好些了,请了大夫来,用了药,现下歇下了。”陈昌点点头,本想问她有没有受委屈,兀自又想起席间几个儒生和尤二说的来,心意一转,到底没有问出口。而李婠也非是多口多舌的性子,何况也没有当着人家面说人家妈坏话的理儿,于是这事儿轻轻揭过。两人说了几句闲话,径直回了院中睡下,一夜无话。

    次日天色未明,便有个小丫头来报:“太太身边的妈妈来说\''太太又不好了\'',那妈妈正在屋外等着了。”李婠正在镜前梳妆,闻言道:“快请这位妈妈进来吃碗茶。”梅儿忙去请了,又到了碗茶递过去。那婆子推了茶碗,急道:“这茶我就不吃了,多谢奶奶,太太卧在床上,也没个主事人儿,请奶奶快些过去。”

    李婠点点头,一面问了那婆子“请了哪家大夫”“用了几次药了”诸如此类话,一面又与夏菱道:“将饭摆上罢”。那婆子嘴上一一答了,心中急得跳脚,但又无法,只能眼睁睁地瞅着,过了半个时辰,终地等人吃了饭,忙跟着人走了。

    这里夏菱收拾了碗碟出屋,叫了廊下的一个留了头的小丫鬟,道:“去找二爷,就说太太又病了,将姑娘请去了。”那小丫头应了声,跑去了。不过小半天又回转了道:“没见着二爷,只见着二爷身边的八角,他说二爷一早出门会友去了。”夏菱道:“奇了,这天色未亮,会的哪门子客人。”那小丫头也摇头不知。

    夏菱心里急,便去贺夫人院里寻人,可没进屋就被人拦下,只得无奈回转,又使了个婆子去找二爷陈昌。那婆子回了说:“二爷会了好友去山上庙里去了,怕是好几天都不回。”

    春慧在廊下指挥冬清打络子,见她急得团团转,说道:“只一个白天不见,这么急作甚?姑娘又不是忍气吞声的性子,谁好谁歹还不知呢?与其干站着,不如来帮我打络子。”夏菱心知知急也没用,她一面接了彩绳,一面道:“总是姑娘再厉害,这世道一个‘孝’字压下来,纵然有千百个法子也没处使。”

    三人打了会儿络子,用了晚饭,眼瞧着院门落锁也不见李婠人,这下春慧与冬清也急了,于是动身去问。拦门的婆子只道:“太太留了奶奶侍疾。”三人无法,只得回去。

    直到了第三天晚间,三人就见梅儿搀着脸上蜡黄,眼下青黑的李婠回了院子。李婠脑子昏昏,强撑进了屋,躺倒就睡。夏菱几个见到人,稍稍放心,又见她摇摇欲坠的样子,提起心,忙帮着卸了钗裙,退出屋外。

    几人问梅儿始末。梅儿气道:“才进屋太太就给人一个下马威,将药碗砸得粉碎,指桑骂槐地说了些不中听的,底下婆子丫鬟跪了一地,正逞威风了。见着了姑娘,就叫人捧筷拿碗,捶腿揉腰,伺候茶水,不是烫了就是凉了,不是多了就是少了,不是重了就是轻了,光折腾人。到了晚间还不让走,叫姑娘贴身服侍,侍奉汤药。一夜起了七八次,要吃茶,要吃药。刚躺下,又要叫人起,她自己不睡,也不叫姑娘睡。”

    春慧问道:“姑娘没应对?”梅儿解气道:“想了个不是法子的法子。”梅儿一一说了。原是这头天晚上,贺夫人起了七八次要吃茶,第二日晚李婠便醒了十六次,第三日醒了二十次,端着茶水叫醒梦中的贺夫人,熬鹰似的。直到今日,贺夫人熬不住了,才将人放回来。夏菱道:“也不过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罢了,这次太太没讨到好,怕不会善罢甘休。”

    果真,又过了一日,李婠还在睡梦中,便有人来请李婠侍疾。夏菱道:“姑娘病了,动不了身,还是请二爷回来罢。”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古代女子记事(双重生)》60-70

    这边刚说病了,贺夫人一听,心里冷笑,以祈福为名儿,叫了几十个僧侣道士去唱经念佛,烧纸弄香,弄得院里整日叮当作响。夏菱见院里漫天香灰,天上熏得黑黑的,骂道:“要死要死,也不知道安地什么狼心,这样折腾人。”说着,就要去赶人。春慧冷笑道:“这是太太和姑娘在斗法,你可使唤不了他们。”夏菱道:“那我去求老太太去。”夏菱去了老太太处,又去了秋夫人,都没见着人,怏怏地回了院子。她举目望去,竟无一人为她们说句话。

    李婠昏昏地睡了会儿,又被唱经声吵醒,见院里乱七八糟,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冷笑,次日便称病好了。这边刚放出风声,贺夫人又唤人去侍疾。一命端茶,李婠便将杯盏摔了,一命捶背便推拒手疼,一命下跪,李婠便装晕。

    贺夫人便动辄骂李婠不孝不悌,大逆不道,李婠自然不是坐以待毙的性子,言语暗讽贺夫人为老不尊、倚老卖老。

    两方彻底撕破脸,底下人也纷纷拉帮结派,其他人诸如秋夫人之流自然额手称庆,如老夫人之流只作壁上观,其他人担心者有之,幸灾乐祸者有之,一时府上乌烟瘴气。

    直至一日李家来人,这场闹剧才落幕。

    第62章

    却说这边, 恰逢贺夫人也在严母处问安,听了人来报:“李家来人了。”严母忙说:“快请进来。”

    来者是两个四十左右的执事媳妇,进了屋内磕头问安。严母叫人起来,向底下人说笑道:“瞧瞧, 还是书香门户的知礼周到。”两人忙道:“老祖宗说笑了。”

    贺夫人道:“可不是, 从我那媳妇身上就能窥见一二了, 那模样礼节, 全府上下合起来都比不过她一个。”听了这话, 屋里安静了一瞬, 老太太只作什么也不知晓,歪坐在榻上面上带笑, 其余下人不敢多言,眼观鼻子口观心地袖手站着, 李家来的两人听这话重了些, 对视一眼, 笑道:“太太过谦了。”其余的话一句也不多说。

    众人又说了几回闲话,说到了正事上头。严母问道:“都说‘无事不登三宝殿”, 你们来是?”两个媳妇垂首道:“家里头老太太染了风寒,卧在床上, 白天昼夜都念着六姑娘的名儿。”说到这儿,两人擦了擦眼泪。严母道:“阿弥陀佛, 亲家是个吃斋念佛有善心的,前几年我们走动的时候还见过, 怎就病倒了,你们快去接婠姐儿回去给她瞧瞧, 心病没了,也会好三成。”两媳妇听了, 忙跪下磕头谢恩。

    严母想了想道:“本来应该是叫他们夫妻两一起去的,只是不巧,昌哥儿外出访友去了,十天半个月没法回来。”两人忙道:“接了姑娘回就是天大的恩德了。”说罢,退出去了。

    两人走后,严母让周围下人出去,端起茶碗,掀了掀眼皮子瞧了贺夫人一眼:“没得这般丢脸的,闹得人娘家都来接了。想逞威风也不瞧瞧人家背靠的是谁,眼皮子浅的东西,莫怪是小门小户出来的,就这么忍不住?日后昌哥儿得了功名由你闹去,现今要是一个不好,碍了昌哥儿前程,看我不休了你。”

    贺夫人听了这话,面皮子火辣辣地疼,心里又怒又恨,她面上勉强笑笑,回道:“我知了。”严母道:“知道了就回去罢,捡些药材珍物送人回去,面子作好看些。”贺夫人心里一面咒骂严母老不死的,一面咒骂李婠害人精,点头出去了。

    这里李婠得了李家有人来的消息,随两个媳妇回了李府,一入府径直进老太太院里。夏嬷嬷掀开帘子迎上来:“姑娘。”李婠道:”嬷嬷,祖母她可还好?”夏嬷嬷一面引着人进屋,一面笑道:“好着了,那边府上闹着不可开交,家里都知晓了。老太太才一听说,就急着叫人去接你。”李婠心中半信半疑,只笑了笑,没发话。

    两人进了小佛堂,见着李婠祖母正闭目在佛前拨弄念珠。等了一盏茶功夫,老太太礼佛毕,在李婠搀扶下起身坐到榻上。李婠行礼,老太太指了指旁边矮凳,道:“坐罢。”李婠依言坐下。夏嬷嬷端了茶来,后又退下。

    老太太见着李婠垂首坐在下头,脸色蜡黄,敷粉也遮不住的疲惫,心中又愧又怜,叹气说道:“也怪你命不好。”李婠眼眸沉沉,没应声。老太太见她不抬头也不说话,心中就有几分不受用,只思及她那个难缠的婆婆,说道:“如今木已成舟,也别怨天尤人了。那昌哥儿瞧着相貌人品也不俗,就是那婆婆不是个大气的,也算是桩好姻缘了,好好过日子罢。”李婠木着脸点点头。

    老太太见了,一股怒气涌上头,厉声问道:“丧着个脸给谁看?”李婠冷道:“怪只怪我命不好,爹妈给我生了张不爱笑的脸。”

    老太太见她这模样就知她还在怨人,心里认定这孙女与她是离了心,闭眼说道:“我晓得你在怨恨我,这也是为了整个李家。没有了李家,谁能给你撑腰?你当你婆婆能让你顶嘴是看着谁面上?寻常家没个权势的媳妇早早叫人打死了。背后有人,人家好歹能敬着你几分。”

    李婠面上冷凝,睁着眼睛由着眼泪顺着脸落下,口内冷道:“那多谢了。多谢养我十多年将我卖了,又多谢你们撑腰,没让人将我打死。”老太太睁开眼,吸了口气道:“你年纪小,没甚见识。日后就晓得厉害了。”李婠道:“叫我再说些老生常谈的话也没甚么意思。若没其他要事,我便回去了。”接着顿了顿,低声叫了声:“祖母。”

    老太太道:”慢着。“又缓了缓气,说道:“近来家里头为了添你大伯那个窟窿,日子也不好过,卖了铺子,有些人手空出来。家里头听说你开了个坊子,这也算是李家的产业了,看能不能插些人手进去,一来这毕竟是自家的生意,用自己的人手也妥帖些,二来也有李家撑腰,生意好做些。三来也是为你好,少操劳些,养养身子,在后院添个子女立住脚。你虽是个聪明的,但女人要安身立命,一是看夫家,再看自个儿肚皮,三是看自个儿的儿子,这些才是可以傍身的。”

    李婠心说:面上说是为我好,实则是要趴在我身上吸血,还说什么生儿子安身立命,没得好笑。遂问道:“这是大伯的主意?”老太太冷道:“别管是哪个的主意,只说你应不应罢。”李婠起身说:“若是谈生意,我便是织坊的大东家。叫主事人来和我商议罢!不奉陪了!”说罢,行礼出去了。

    老太太见了,将桌上佛珠砸出去,气得直喘气,骂道:“孽障、孽障。”夏嬷嬷在外头先是见李婠冷着脸走了,正要上前问,又听见屋里动静,进屋一看,满地的佛珠,她急道:“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又是怎么了?”

    老太太道:“她翅膀硬了,不晓天高地厚。日后她有个什么信儿,是好是坏也不必递到我跟前,更不许人去看她。”夏嬷嬷道:“这是什么话,她是您亲孙女不是?这亲人之间哪有隔夜仇?”老太太摇摇头:“也是个养不熟的。”任凭劝说也不改口。

    却说这边,李婠才穿过园子,就见梅儿慌慌张张跑来,喊道:”二奶奶,大奶奶肚痛发作,怕是不好了,正叫各房人过去。“李婠说道:”我记着还有些日子。“梅儿凑过去,悄声说道:“下头人都在说,是永哥儿把人推倒的。”李婠点点头,命跟在后头的几个小丫头先回屋,自己带了梅儿往段馨院里去。

    到了院里,李婠见众人在外屋里等着信儿。榻上坐着严母,左右两侧圈椅分别坐着贺、秋两位夫人,陈惠、陈茯与贺家两姊妹站在贺夫人身后,屋外一个婆子抱着嚎啕大哭的永哥儿,家里头男人一个没来。隔了屏风,段馨躺在床上,满头大汗,口中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古代女子记事(双重生)》60-70

    痛呼,两个稳婆直呼:“快烧热水。”又喊:“快端些红糖水来。”丫鬟婆子进进出出,手里忙个不停。这会儿正乱着,李婠走进屋中,一一行礼问安,后垂首立在贺夫人后头。

    严母问:“现在如何了?”一个稳婆拜倒,严母道:“现在还跪什么,我那曾孙到底如何了?”那稳婆道:“开了八指,全开怕要些时日。胎儿太大了,大奶奶体弱,一直没力气生。”严母恨道:“好吃好喝供着,生个孩子到没力气了,那胎儿怎么样?”那稳婆犹豫着说道:“胎儿头大,大奶奶骨盆又小,怕是难两全。”

    秋夫人听了惊道:“难两全是说母子只能活一个?”那稳婆点点头。严母念了几声阿弥陀佛,流泪道:“我家是个人丁单薄的,家里头姬妾丫鬟不知添了多少,没一个开花结果的。如今好不容易有一个了,又说不行了。”她闭了闭眼睛,说道:“也是馨丫头没福气。”

    那稳婆小心抬头问:“那是?” 严母叹了口气,说道:“孩子生下后就抱到我那儿去罢,我亲自照看。”秋夫人强笑道:“老祖宗,这孩子我照看——”话还未说话,严母冷哼一声:“瞧瞧你们那房,大的小的,哪个有心肠?你生养的两个,远哥儿自己媳妇难产,自个儿还在外头找粉头取乐,芸姐儿待嫁,又嫌血腥味大,怕冲撞了,也没见露过面。”这话说得秋夫人垂下头。

    李婠这天先听了段劳什子安身立命的话,又见这家人如此混沌不堪,是非不明,心中愤懑,她见那稳婆要走,冷不丁地出声:“慢着。”

    那婆子忙站住。贺夫人见状,冷声道:“这有你说话的地方?”李婠没理人,强压住心中怒气,缓声劝道:“老祖宗,嫂嫂这般人物,全府上下没一个说不好的,后头又有几十年光景要过,怎么忍心轻飘飘地让她折在这儿,那胎儿还在腹中,魂魄不全,孰轻孰重?日后嫂嫂定还会有子的,也不急这一时。”

    严母瞧了她一眼,说道:“你是个有反骨的,世情这般,你偏偏要反过来说,但任凭你说出个花来,这府上的香火也不能断在我手上。”

    李婠冷道:“香火?老祖宗姓严,大太太姓秋,太太姓贺,这延续的是哪门子的香火?是严家、秋家、贺家的?说劳什子延续香火的糊涂话来!不过是草菅人命罢了!”严母被气得双眼发花,怒道:“既然不认自个儿是陈家人,就滚出去罢!”

    李婠冷道:“求之不得!但今日若有哪个要害她性命,明日我便去击鼓鸣冤,衙门却是不管的,我只闹个天翻地覆罢,让人瞧瞧这方寸大的地方,有多少阴私鬼计!”严母喝道:“你敢!”李婠道:“那就瞧着我敢不敢罢!”

    厅上人个个屏气凝神,无人说话。这时,秋夫人站起来帮严母顺了顺气,道:“老祖宗,她年纪小不知事,尽会说些糊涂话,您可别气坏了身子。”这说着,又见一个丫头转过屏风来说:“大奶奶请二奶奶进屋说话。”秋夫人忙拉着李婠将人送到屏风后,说道:“馨姐儿怕是有话与你说,快去罢。”

    屋内满是血腥味,段馨大着肚子躺在床上,面色雪白,奄奄一息,她瞧见李婠,流着泪,痛得说不出话来。李婠上前帮她擦擦汗,说道:“你别怕,我定会救你。”

    段馨摇摇头,断断续续地道:“婠姐儿,刚你的话我都听见了,多谢你为我着想。只我是个没福气,能为家里头添个香火,也当时给自己积德了。”

    李婠听了这话,只觉晴天一响雷打在头顶,她僵着脸说道:“这香火,日后再添也是行的。”段馨道:“怀着这一个也是千难万难了,只怪我命不好罢。”李婠道:“别多想,哪有什么命不命。”段馨摇摇头,哭道:“只怪我命不好罢。”

    第63章

    却说段馨那番话, 早有多嘴的丫头传到了屏风外头。贺夫人见李婠出来,讥笑道:”瞧,救世军吃败仗回来了。说一大堆,衬得我们多冷血恶毒, 显得自己多能耐、仁慈似的, 只可惜人家不领情。”

    上头的老太太心里也痛快, 面上露出一丝笑意来, 底下丫鬟婆子或是讽刺地看着, 或者三三两两作堆, 指着李婠小声嘲讽。李婠一一看过去,众人避开她目光, 呐呐不敢言语了。

    秋夫人见了,喝道:“臊皮臊脸地东西, 还敢指着主子说笑了!还不快去烧水帮忙, 由不得你们在这儿游手好闲的!”听了这话, 众人如鸟兽一散,走开了。

    屋内安静下来, 只余屋外永哥儿隐隐约约地哭声。秋夫人一面拉着李婠出屋,一面说道:“我正有事托付你。一来馨姐儿正躺着, 我走不开身,二来, 要是有个万一,永哥儿年纪小, 魂弱,又禁不住, 我家的芸姐儿也是个冷心肠的,其他的姑娘小姐又不知事, 算来算去也只有请你帮我照看下永哥儿了。”

    李婠知晓秋夫人在帮她解围,顺从地点点头,走时福了福身:“多谢太太。”秋夫人道:“去罢。”说着又看天色全黑了,李婠只带了个梅儿一个丫头,没拿灯具,招来两个婆子:“去找两盏灯来,你们送人回去。”见人走后进屋去。

    刚出仪门,只见夏菱提着灯候在门口。夏菱快步上前,先将李婠周身打量一番,念了句佛,说道:“好在人还全乎。”李婠笑道:“这又是什么话。”夏菱只说:“你的‘英勇’全府都传遍了,我几个听着心惊胆战,多的也不求,只求你人全乎便好了。”说着,又与后跟着的两个婆子说:“天黑了,这一来一回院门也落锁了,两位妈妈提着一盏灯回去歇着罢。”两个婆子对视一眼,一人将手中灯具递给菊儿,预备退下。

    不想永哥儿大哭起来:“不许走,走了谁给我当马骑。”夏菱道:“抱着你的奶妈子不是人?”永哥儿道:“不够、不够,老爷说了,骑马和骑人一样,要骑好多个才是男人。”夏菱听了涨得双颊通红,她啐了一口:“呸,遭瘟的下作东西,什么话都拿来教人!”

    李婠对立在原地的两个婆子说道:“先回去罢。”两人闻言走了。永哥儿见状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眼泪直流:“我的马、我的马。”李婠只当听不见,由人嚎天喊地也不理。

    偏生这永哥儿虽纤弱,确是性子执拗,加之平日秋夫人要星星不摘月亮的,纵得人越发偏执,要万事都顺着他心意才好。于是一路哭嚎,嗓子哑了也不见他停。半路上,只听那奶娘急呼:“不好了,永哥儿哭厥过去了。”

    李婠转头一瞧,永哥儿软软地趴在奶娘身上,翻着白眼,不停抽搐。这下,几人都慌了神,夏菱忙道:“快掐人中试试!”慌慌张张一通忙活,才见着人悠悠醒了。永哥儿一醒,张嘴就要哭,李婠叹了口气,问道:“你道如何?”永哥儿抽噎着说:“要那两个婆子回来。”李婠道:“换一个。”

    永哥儿眼睛一转,指着李婠说道:“那我要你抱我。”夏菱道:“我来抱罢。”说着伸手去接,永哥儿一面推拒,一面嚎哭道:“我不、你好丑,要最漂亮的抱我。”李婠无法,将人接过。永哥儿趴在李婠肩上,慢慢止住了抽噎,过了会儿他说道:“你这个人好奇怪阿。”他见李婠没理他,说道:“你不和我说话,我就要哭了。”

    李婠叹了口气,心说:倒是接了个烫手山芋,问他:“怎么奇怪了?”等了一会儿,李婠没听见声,转头一瞧,却见人闭着眼睡过去了。一时,啼笑皆非。

    这日舟车劳顿,待回了院中,李婠已是力尽筋疲,她见有人来接,顺势撒开手,吩咐说道:“让他睡在偏房,再派两个婆子值夜。”又命人打了水来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古代女子记事(双重生)》60-70

    ,匆匆梳洗后睡下。

    一合上眼,李婠便沉沉睡去,此间无梦,正酣睡时,又似远似近地听见阵阵哭声,半睁开眼,只见屏风外有一烛火亮着的,这时哭声越发近了,李婠起身问:“哪个在哭?”夏菱掀帘子进屋,后头是抱着永哥儿的奶娘。那奶娘说道:“哥儿半夜醒了,哭着要娘,左右也哄不好。”

    李婠又问:“馨姐儿那边有没有信儿?”夏菱回道:“院里亮着灯火,不晓得是什么情形。”李婠思忖道:“将人放桌边,再拿些点心来。”夏菱端了碟枣糕来。李婠打发了人出去,她披了件旧衣从屏风后头出来,坐到永哥儿对面,问:“你为什么要哭?”永哥儿不理,他今儿晚间没吃饭,正饥肠辘辘,眼直直地望着那叠枣糕,伸手去拿。李婠将碟子推远,永哥儿够不着,张嘴哭道:“我要吃的。”

    李婠任由他掉眼泪,莫约过了半盏茶功夫,永哥儿抽抽嗒嗒地止住哭声,捂着脸从指缝里偷看人,哽咽道:“我害怕才哭。”李婠又问:“你害怕什么?”永哥儿道:“我没见着我妈,我怕我妈不要我。”李婠将一块枣糕递给他:“你做得好,吃罢。”永哥儿一把抢过,塞在嘴里头吃下肚,又眼巴巴的瞧着那碟子。

    李婠说:“明天你妈会派人来接你,不会不要你。如果你今日不哭,回屋睡觉,这碟子枣糕便全给你,你道如何。”永哥儿哭道:“但我害怕。”李婠问:“你怕什么?”永哥儿回道:“我怕我妈不要我。”李婠疑心他没领会,又说道:“她天亮便会来接你,不会不要你。”永哥儿问:“那可以吃糕糕了吗?”李婠道:“要回屋才给。”永哥儿道:“但我害怕。”

    李婠心说:好生不讲理。她将碟子挪到桌前去。永哥儿一手一个拿着啃了,莫约吃了四五个,他将手在衣襟前随意擦擦,说道:“饱了,要睡了。”说罢,噔噔转身绕过屏风,闷头倒在床上。

    李婠见他似是睡熟了,命奶娘来抱。只一动他,人就只哭。那奶娘苦道:“二奶奶,这、”李婠说:“让他歇在此处罢。”她到了平日值夜丫头睡的床上躺下。

    这边李婠才合上眼,睡意朦胧间,只听永哥儿问:“你这人好奇怪,你怎地不问我,为甚子怕我妈不要我。”这声音忽远忽近,李婠含糊问:“什么?”永哥儿哭道:“我不是老爷和我妈的孩子,我害怕。”李婠叹道:“你生母是沈姨娘。”永哥儿说:“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好不好。”

    李婠只觉事有蹊跷,正欲拒绝,哪知永哥儿说:“我也不是老爷的儿子,大爷才是。”李婠心头一惊。永哥儿继续说道:“那天我和小虎子躲猫猫,进了沈姨娘房里,躲到了床下头。大爷骑到沈姨娘身上,床一摇一摇的,摇了好半天。后头沈姨娘就哭,说什么‘只贪我身子’‘为你流了好几个,好不容易才得了永哥儿一个,又见不着面,又怀了怎么办才好?’大爷就说:‘生下来呗,不管是我儿子还是我兄弟,给我娘养就是了,你给我和我爹开支散叶,是我家大功臣。’后头大爷就走了,留下沈姨娘一个人在屋里。我害怕沈姨娘见着,就趴在床底下等她出去后走了。”

    李婠道:“你说的我都不听不懂,快睡罢。”永哥儿问:“你说我大爷是我爹还是我哥呢?”李婠道:“我不知道。”永哥儿说:“我问了好些人,他们有的说我是老爷的儿,有的说我是大爷的。以前我想着是大爷的好,我妈也应该是这样想的,这般疼我。但现在奶奶生的是正牌的孙子,我又想着还是老爷的儿好。”

    李婠问:“你问了好些人?”永哥儿点点头:“问了奶娘、小虎子、门房老张,还有问了个小丫头圆圆,她名字还是我取的,因着她的脸圆圆的。”李婠说:“你告诉他们,不怕别人说出去?”永哥儿道:“我只想晓得我是哪个的儿子。他们爱便说罢,反正无论我是老爷的还是大爷的儿,都是正经的主子,他们说出去死的也是他们。”

    这话听得李婠久久未言,后头她也没听见永哥儿再说话。

    只这永哥儿不晓得,若他再房里等上些时候,又会来一个男人。床先不停地摇,那男的问:“你丈夫厉害还是你儿子厉害?”接着笑:“怕都没我厉害。”沈姨娘□□了一阵子,啐道:“癞蛤蟆吃天鹅肉,要不是被你晓得了,你能近我的身?”

    沈姨娘又嗷嗷叫了会儿,那男子喘着气说:“敢说你不是想得借我的种?那两个被酒色掏空了身子,屋里外头多少个姬妾粉头,都没人再生一个,要不是我,你能生下永哥儿?”姨娘骂:’放你娘的狗屁,永哥儿是大爷的儿子。那男的笑:“那永哥儿便不算,你再生一个,这个须得是我的,让他陈家给我养得儿子。

    第64章

    次日清早起来, 秋夫人早早派了婆子来接,那婆子道:“原本大太太应亲自来的,只大奶奶那边离不了人,让我走一趟。”李婠命那奶娘将永哥儿抱出来, 三人走了。

    夏菱正在廊下将床被拆了叫小丫头拿去洗, 见人走了, 进屋说道:“可算走了, 真是个混世魔王, 成天闹腾。”又见李婠眼底青黑, 正在书案前批坊子的条子,小声嘀咕道:“也不怕将身子熬坏了。”

    原是起初坊内人骤然多了, 好些规矩没定下,才有了先前左一个管事来右一个管事的场面, 后头李婠厘清了大小事务, 便将规矩改, 大小管事不必日日进府。凡是坊内平常事务,管事每三日递一次条子, 涉及大额银钱之事,须得提前三日上报, 又命人打了对牌,凭条子和对牌支银子, 总归是有了章程。

    前几日府上事多,李婠没分出心神来料理坊子事务, 今日得了空闲,得将积攒事务处理了。夏菱也晓得这些, 遂没有在劝。

    如此又过了十多日,期间无事可述。却说这日, 守门的菊生远远见坊内的花管事乘着轿子来,忙上前笑问道:“算算日子,您后天来才是,没成想今儿来了,我这就带您进去。”花管事忙道:“不必劳烦,今日不进府。”说着从袖中取了个大红帖子出来,“烦请小哥递个话儿,下月初三,请东家赏脸去院里坐坐。”

    菊生接了红帖,先向他道喜:“我还怪道怎么大清早喜鹊儿就在头上叫,原来是应在了这儿。不晓得是哪家的娘子这般有福气?”花管事拱拱手:“是我原先的内人,回家了好些日子,邻家都爱拿她说嘴,想也不能叫她不明不白的再跟着我,索性也不大办,在家中备几席酒,请些亲友。只院里小,便想着摆两天酒:头天请坊子里东家与大小管事,第二天再请我与内人双方亲友。倒时还请东家并几位姑娘、诸位小哥赏脸。”菊生道:“那我几个有福了。”

    这边菊生捧着喜帖往园子走,才转过一个山石,半途遇上了八角。两人一个是院里李婠心腹,一个是陈昌面前得用的小厮,自是熟悉。菊生见八角愁眉苦脸走在前头石子路上,跟上去,故意叹道:“哎,愁阿、愁,命苦哇、好苦。”八角转过身,摆手道:“去去去、你有我愁?”菊生笑道:“我又没说是我愁,我这不替你说说心里话。”

    八角见他手里喜帖,问道:“哪个要娶新妇了?说出来也冲冲霉运。”菊生道:“不是我混说,这人是个响当当的英雄好汉。”八角推了人一把,道:“卖甚关子?”菊生笑着回道:“是花管事。”八角道:“哪个花管事?奶奶手底下管事一大堆,姓李的,姓张的,姓菜的,姓花的,我可记不着姓。”

    菊生道:“就那个年轻时不像样,又嫖又赌,将祖上的基业败得精光,以至家败人走,后头又恍然大悟,挑起担子走街窜巷做染布买卖,如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您现在阅读的是文学网提供的《古代女子记事(双重生)》60-70

    今是坊内数一数二的大管事的那个花管事。”这么一说,八角这倒想起这位来,他先赞道:“我到记起来了,前两天才和一个小子唠嗑这事儿,这位经历比话本子还离奇。哪家小娘子有这福气?”

    菊生道:“他原先的内人还家了,摆酒席堵堵邻家的嘴。”八角听了直说:“这婆娘好不要脸,原先嫌家头穷抛家走了,现今儿东山再起、发财了又靠回来。你还说那花管事是甚英雄好汉,不过一窝囊废罢。照我说,合该娶个端庄贤惠的新妇,再讨几个年轻漂亮的小老婆,让那抛家的妇人一露面,羞得她捂脸而逃。再宣扬开来,叫天下人都晓得她嫌贫爱富才好。”

    菊生笑道:“他媳妇当时也是好人家女儿,走是自然。如今花管事改好了,再回来也是自然。”八角不管:“都说夫妻,吃苦的时候她不在,享福了又回了,在哪儿也说不通。”

    菊生道:“你只想,你有个吃吃喝喝嫖汉子的媳妇,你会不会将人赶走?后头你媳妇改好了,你去找她,她要不要你进门?”八角理所应当地说:“那是自然。”菊生摊手道:“这不结了。”

    八角想了想,道:“我是说不过你,只这不合情理,真的是怪得很。我也不与你多说了。”说着要走。菊生拦道:“你是做什么去?说来我听听。”八角苦着脸,先叹了一回说道:“也不晓得犯了哪路邪神。我表婶婶的孙子小虎子原先在大房给三爷使唤,三爷年纪小,虽说性情乖戾些,但从小情分在,也是个好差。

    前两天大老爷进屋便唤人将他捆了,骂他‘手脚不干净,欺主子年幼,什么东西也敢偷’,又叫人去他房里搜,搜出了个前年大老爷送三爷的金镶玉双鱼挂件儿来。那小子磕头直叫冤,说:“我不是那眼皮子浅的,有人栽赃害我。”大老爷更恼了,叫人拿了板子棍子,打了三四十个板子关马厩里去了。”

    菊生道:“可不是小事,怕是难善了了。”八角道:“谁说不是,我表婶婶眼睛都要哭瞎了,四处托人求情,可我们都是人奴才的,哪有这么大的面子。”菊生也叹气:“如今二老爷和二爷没在府上,你也没个求处。”两人又叹了几句,各自走了。

    菊生穿过园子到了二门外,正见着春慧,忙上前将帖子递上去,将前后两事说了的,又笑嘻嘻地躬了躬身,道:“一直没见着您,就我妹妹梅儿那事儿,还没向您道谢,以后姑娘有用得着的地方请姑娘叫人来知会我一声。”春慧笑道:“是你妹妹争气罢,顺水推舟的事罢了。”菊生忙道:“争气的人多了去了。都说事要办成,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没姑娘这句顺水推舟的话,这事可办不成。”

    春慧原先去陈惠两姊妹院子送针线,回来经过园子在一隐在花间的石凳子上躲懒,正巧听了菊生一番“英雄好汉”论,心里对他高看一眼。此时春慧上下打量他一眼,见他相貌周正,眼明心亮,心思一动,便挑眉笑道:“那日后别嫌我事多。”菊生忙笑:“哪敢、哪敢。”春慧也不与他多说,转身去了书房。

    李婠正俯身在那张大书案上对账本,春慧立在前头也不说话,莫约过了半炷香时间,李婠觉头颈略酸,抬头一瞧,好大个人不声不响地立着。李婠便笑:“进屋也不出个声。”

    春慧道:“不敢出声打扰你修炼‘乌龟脖子’神功。”李婠笑出声,起身道:“那你与我去院子去转转?”春慧一面走,一面将事情说了。李婠接过帖子看了看,说了句:“下月初三我定去。”又将帖子递回给春慧。

    两人赏着景往园子深处走。春慧提了嘴大房有人偷主子东西,初时李婠没放心上,后头听了个人名,她心里一突,问道:“叫小虎子?永哥儿身边伺候的?”春慧点头说是。李婠凝神想了想,与春慧道:“你去大房那边找个丫头打听打听情形,回了去书房寻我。”春慧心下虽奇怪,但没多问,应了声便去了。

    这府上规矩不严,大堆婆子丫鬟小厮活在这四角院子里,所见所闻全都是内宅琐事,一有什么新闻,上头还没说封口,下头早就宣扬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