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本站最新域名:m.akshu8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正文 60-70(第2页/共2页)

>     纪如晦听完自己儿子的转述后, 感慨万千:

    “想不到, 兜兜转转, 他黄寄北注定是要做我纪如晦的女婿, 那小子以前还说什么门当户对才好,自己不敢高攀什么的,这回儿打脸了吧。”

    纪鸣岐很是欣慰,父亲还是原来的父亲,那个平等地爱着他和妹妹的父亲。

    “爹, 你说祖父他们会答应吗?”纪鸣岐还是有些担忧。

    纪如晦看着自己这个儿子, 有些心疼, 父亲他未免太操之过急了,前面还有自己挡着, 何必这么早就让鸣岐承担这么重的担子,自己是不如父亲那么果敢,但守住纪家还是没问题的。

    “鸣岐,这你就放心吧,你爹我在大事上拗不过你祖父,但自己女儿的婚事,还是能做主的,宁雨已经为纪家定过一次亲了,没道理再让她受一次摆布了。”

    果然,纪宗元在听完纪如晦的安排后并没有反对,只要纪宁雨不嫁给太孙党或是皇子党,其他的他都能接受。

    只要纪宗元点头了其他都不是问题,两家的婚事就这么定了下来,黄长植夫妇得知后像是做梦一般,他们家大龄儿子终于要娶妻了,娶的还是小雨这么好的姑娘,欣喜过后两人又开始惆怅,黄家虽说家底不算太薄,但娶世家小姐,还是勉强了些的,他们可不能让未过门的媳妇失了体面。

    而这一次,谢婆婆早就为他们打算好了,其实就算黄寄北这次不主动求亲,她也准备豁出这张老脸去宫里求太后赐婚了,近年来,她的身子是一天不如一天了,即使是天天燕窝人参吊着,也是难受极了,她一直撑着,就是为了看到这两个孩子走到一起。

    谢玉此时已是起不了身了,最后一段日子,她想自在的度过,她想周围环绕的都是亲人。白玉竹求见纪老夫人后,把谢玉接回了黄家。纪老夫人再三挽留,但终是拗不过谢玉,最后赠送了不少燕窝和人参送别了谢玉,感谢她这么多年为纪家的付出。

    回到黄家后,谢玉心情好了不少,有时候还能站起身来去庭院里晒晒太阳,一如当初在黄家庄那个破旧的院子里一样,闭上眼睛,仿佛还能听到两个小丫头的嬉闹声,白玉竹在厨房里的剁肉声,黄寄北的读书声,黄长植的砍材声,还有角落里的鸡叫声……

    春红山庄如今已经有了一批能独当一面的姑娘了,忠叔放下了手上的事务,终日陪伴在谢玉身边。

    如今一家子都团圆了,本该是高兴的事情,白玉竹却开心不起来,她总是一个人偷偷的哭,她年幼丧母,好不容易有了干娘,却没能长久侍奉,如今干娘病得这么严重,她恨不得能帮她分担痛苦。

    谢玉却是十分想得开,她这辈子,活够本了,剩下的这是时光都是赚的。谢玉把白玉竹叫到了跟前,交给了她一个盒子。

    “阿竹,干娘原想着都留给你的,不过现在你儿子就要娶媳妇了,小桃也要出嫁了,你看着分配吧,小雨不仅是我徒弟,我更是把她当亲孙女看的,这些身外之物若是我自己给她,她是万万不会接受的,不如给了你,你再充作聘礼给小雨吧,小雨是个好姑娘,你们这对婆媳以后可要好好相处了。”

    此时白玉竹早已泣不成声,干娘这样子让她感到害怕,她不要这些东西,她只想干娘好好活着,她还有好多好吃的要做给干娘尝尝。

    谢玉抚摸着白玉竹的头顶,缓缓说道:

    “孩子,每个人都会有这一天的,活着的时候好好活,要死了也没什么好怕的。”

    晚霞映满了窗前,有种凄凉的美感。

    庆幸的是,谢玉又熬过了一个清明,民间有俗语,只要过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古代小商贩养家科举日常》60-70

    了清明,老人就躲过一劫了。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黄家和纪家的这门婚事进展的很是顺利,婚期定在了夏至,忙着筹备婚礼,两家人都热闹了起来。

    只是这开心是还没过多久,朝中局势就进一步恶化了。

    窗外夜凉如水,殿内烛火摇晃,看着永和帝咳出血的帕子,黄寄北心惊胆战,终于,还是要走到这一步了。

    几天后,黄寄北和往常一样被叫到宫中讲经,烛火长明,除了殿中四人,没有人知道那一晚发生了什么。

    没过多久,黄寄北的去处被定了下来,海涯省三崖州知州,虽然是正五品官职,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明升暗降,海涯省那地方地处大渊最南端,是一个四面临海的孤岛,是历来官员贬谪和罪犯流放之地。

    黄寄北在翰林院三年表现不错,未来可期,这个安排无疑是从天堂掉到了地狱。宫中传闻,这是黄寄北惹怒了永和帝,才会被从京城赶到蛮荒之地。

    黄寄北却坦然的接受了,这倒是与纪鸣岐当初对他的期许不谋而合了,还真是够远够南的。

    还好婚期在上任之前,纪家对于他被外派三崖州一事倒是不甚介意,毕竟他们自己最得意的孙子也被安排去了滇西,那里和三崖州比也算是不相上下了。

    黄家拿出了足够的诚意操办了这场亲事,虽然和顾家娶亲的规格不可同日而语,但也不算丢了纪府的面子。纪府这次将嫡女下嫁农家出身的进士,在学子间又刷了一波美誉,一扫之前替嫁丑闻的阴霾。

    黄寄北两辈子第一次娶妻,兴奋中夹杂着忐忑,可当他掀开盖头,她看到了纪宁雨那张笑靥如花的脸庞,就什么紧张都没有了。是了,就是她了,她就是那个会陪他共度下半生的女子,他们一定会像阿爹阿娘那样恩爱的,以后他们还会有自己的孩子,孙子……

    红烛摇晃,燃至天明。一夜过后他们都有了新身份,他们将一起面对未来的风雨,他会努力为这个家遮风挡雨,而她会全力守护好这个小家。

    黄家要么就不办喜事,一办就两件,黄寄北娶亲后不久就是黄四娘的出嫁之日,从小看着长大的妹妹就要出嫁了,黄寄北分外不舍,此去三崖州前途未卜,也许黄四娘在这个时候出嫁也是好事,郭家产业遍布大渊,总有容身之处。

    黄四娘出嫁后,谢玉的病情急转直下,或许是因为心中没有了牵挂,她很坦然地等待死亡的到来,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种刻骨铭心的孤独,临死之前有这么多人围绕在她周围,她心满意足。

    这一天,似是回光返照,谢玉一早就起身沐浴梳妆,她穿上了最为体面的衣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带上纪宁雨为她绣的抹额,穿上白玉竹为她纳的布鞋,走出去和大家一起用餐。

    众人心中凄怆,却又都强撑着笑脸,他们想陪谢玉开心的走完最后一程。

    这一天谢玉过得很是开心,晚食过后,她终是倒下了,她躺在床上,众人环绕在她身边,大家在说什么她已经听不见了,恍惚间,她似是看到了林红,是了,她的小红来接她了,她伸出手去,终于,握住了。

    手臂垂落在床单上,黄寄北小心翼翼的上前探了探鼻息,随后,放声大哭起来。谢婆婆,这次是真的离开他们了。

    谢玉去世后,黄家的气氛一直很低落,黄寄北按照谢玉的吩咐把她葬在了春红山庄,葬在了这个能看得到青麓山的地方,忠叔永久的留在了山庄,守护着谢玉的坟冢,只盼着死后能葬在谢玉附近。

    时间已经不允许他们拖下去,他们必须尽快收拾好行礼前往三崖州,三崖州山高水险,各种必要物品和药品都要带齐,小酒馆也要尽快转让出去。

    半个月后,黄寄北举家搬迁前往三崖州赴任。没多久,永和帝驾崩,皇太孙登基,是谓明德帝。

    从京城到三崖州,山高水远,黄寄北一家历经数月长途跋涉,马车换大船,直到立冬时节才靠岸下船。下了码头,黄寄北感觉整个身子都在摇晃,仿佛还在海上一般,还好这一路下来大家都没有生病,在接官亭稍作修整,黄寄北一家坐上了马车前往府衙。

    三崖州地处热带,即使是在冬季,也暖和的很,就是夏季太过炎热了,是以他们来的还算是好时候。

    官道两旁是高大的树木,行走其中,仿佛置身于热带雨林一般,高大的椰子树上结满了椰子,不时还会掉落,看得人心惊肉跳的。

    来到知州府衙,亮明身份,很快就有人来和他做交接,三崖州上一任知州年近五十,在这个位置上一做就是十几年,如今终于有人来接替他了,他这些日子是盼星星盼月亮呀,远离故土这么多年,他终于可以回乡了。

    验印完毕,黄寄北在府衙安顿了下来。府衙不大不小,前面办公,后面供知州及其家属居住。

    可以看出,府衙当初建成的时候还是很不错的,只是这么多年下来,未经修缮,看起来有些陈旧。

    黄寄北心里很是过意不去,纪宁雨刚嫁过来就随着他们颠沛流离。纪宁雨却不在意,反而觉得快活的很,这些年来她从没有觉得这么自在过。白玉竹嫁了女儿又失了干娘,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吃不香睡不着,还好有纪宁雨在一旁开导,才慢慢恢复了过来。

    至于高冬青夫妇,他们婉拒了黄寄北和纪宁雨的邀请,小雨能嫁给黄寄北,他们也算是放心了,纪宁烟还在京城,他们必须留下来。

    安顿好后,黄寄北就开始正式上任了,三崖州直隶于海涯省管辖,他就任后就向巡抚大人递交了拜帖,巡抚大人回信表示无需登门拜访,应先处理好当地事务。看来这位巡抚大人也是位务实派,黄寄北稍稍放心了。

    三崖州虽然地处偏远,民风却很是淳朴。当地人生性豪爽纯朴,这里的产业以农业为主,盛产各种水果,最为常见的就是椰子。

    此外,黄寄北还在这里看到了前世的芒果、火龙果、荔枝、龙眼等,他之前一直以为大渊是没有这些水果的,没想到竟在这看到了。

    第65章 天福鸡

    海涯省轮廓形似一个椭圆形大雪梨, 地势四周低平,中间高耸,全年暖热, 雨量充沛。

    黄寄北第一次做父母官,自知责任重大,上任后,他先是遍访全州, 总算是对这片土地有了大致了解。三崖州下辖五个县城,分别是:紫贝县、玳瑁县、林昌县、海昌县、苗水县

    其中, 最为贫困落后的要数林昌县,该县山地较多,既不像紫贝县那样有矿产,也不像海昌县那样有海域,更不像苗水县那样有耕地。

    林昌县主要的产业就是伐木业,靠山吃山, 林昌县山多树多, 砍柴卖树就成了主要的经济来源, 可在三崖州, 木材根本卖不上价,多年的砍伐反而使得当地土质变得疏松,时常有山体滑坡,百姓们日子过得很是困难。

    是以,黄寄北把林昌县作为了第一个发展目标。

    凡事需因地制宜, 只有了解一个地方, 才能找到适合这个地方的发展方向, 黄寄北不是那种整天待在府衙处理文件的官员,他更喜欢下基层考察。

    黄寄北穿着寻常衣物, 只带着一个面善的衙役,衙役扮作小厮,挑着两个竹筐,两人跋山涉水来到了林昌县耕牛镇天福村。

    天福村是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古代小商贩养家科举日常》60-70

    林昌县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此村养得一手好鸡,村里的鸡做成食物后皮薄滑爽,肉质肥美肉,香味甚浓,肥而不腻,供不应求,很受当地人欢迎,天福村的村民们也因此过得比其他地方好很多。

    若是林昌县其他地方也能和天福村一样有一技之长,日子就能好过许多。

    同样是养鸡,为什么天福村的鸡就如此不同呢,黄寄北此行就是为了一探究竟。当然,直接去问是不会有结果的,之前也不是没有其他地方的人过来取经。

    倒不是天福村村民藏私,他们村的鸡供不应求,根本不用担心有人抢生意,实际上村民们很是热情好客。

    只是连他们自己都不清楚,为什么自己村子里养出来的鸡就是比别处要好,他们平时也没花多少心思在养鸡上,都是放养的,倒是有几家尝试着圈养,养出来的反倒没有先前好。

    天福村地处耕牛镇北面,村里村外多榕树,树上古枝参天,浓荫遮日,鸡雏成群,追逐嬉戏,生栖繁衍。

    黄寄北进村后寻到了一位慈祥的大娘,称自己妻子刚刚生产,需要吃鸡补身体,听闻天福村的鸡特别鲜美,但外面很难买到,故特地来村子里买。大娘对于黄寄北此举很有好感,邀他进屋,热情地接待了他,打开鸡窝供他挑选。

    黄寄北选了十几只鸡后黄寄北并不急着走,向大娘讨了碗水,就这么坐在村口的大榕树下看着鸡群觅食,这些鸡个体不大,每只约三斤左右,毛色鲜艳,翅短脚矮,身圆股平。

    黄寄北感到有些奇怪,这大榕树下是一块平地,草都被人踩没了,硬邦邦的土地也不会有蚯蚓,为什么这些鸡这么喜欢在这里觅食呢?

    地上好像有什么东西,黄寄北靠近了些,这下看清楚了,好像是小果子,黄寄北用手捻起几粒,向一旁乘凉的老农询问。

    “老伯,请问这是什么果子呀?”

    老农接过黄寄北手中的果子,眯起了眼,随后说道:

    “嗨,这哪是什么果子呀,这是榕树籽,我们村到处都是。”

    “那其他村也有吗?这里都喜欢在村里种榕树吗?”黄寄北追问道。

    “也有,只是不多,我们这有句俗语:榕树不容人,要是在离榕树太近的地方盖房子,时间长了房子的地基可能会被榕树的地下根系破坏掉,影响房子的寿命,我们村几十年前原本也是要砍掉这些树的,可有个算命先生说这榕树是我么村的风水树,在屋前种榕树会保佑我们平安富贵。”

    老农很是健谈,一番交谈下来黄寄北对天福村的历史人文都有了了解,他猜测,可能养鸡的秘诀就在这些榕树身上了,讨要了一些榕树籽,黄寄北和衙役带着十几只鸡回了府衙。

    见到黄寄北买了这么多只鸡回来,白氏和纪宁雨都很讶异,事情没得到验证前黄寄北不想家人跟着一起烦恼,便称是自己嘴馋了。

    “阿娘,这是三崖州有名的天福鸡,市面上很难买到,我今天去林昌县,顺便就多买了些,阿娘我们今晚就吃鸡好不好,吃不完的我们就先养在院子里吧。”

    白氏听完就笑了,自家儿子可难得有这活泼的的时候,那她当然要大展身手了。

    这次既不红烧也不炖汤,她要做一种全新的吃法,是谓鸡饭。

    黄寄北忙了一天也不觉得累,跟在白氏身旁,母子两一起琢磨新吃法,纪宁雨则笑着在一旁帮他们打下手,屋外黄长植正在给剩余的天福鸡搭鸡窝。

    天福鸡抹脖子放血后用开水烫一下,拔毛开肚,清洗干净,斩去鸡爪鸡尾,切下鸡肚子里的黄色的鸡油。这个鸡油可是好多西,待会可用来熬油。

    用老姜在鸡的表皮和腹内擦一遍,并均匀地涂抹盐后腌渍半小时。

    接着,取一个大锅,倒入足够多的清水,放入葱结和姜片。

    大火将水烧开,拎着鸡颈将天福鸡浸入锅中,数到十将鸡提起控水,继续大火把水烧开。再次将鸡身浸入汤中数到三十,然后再拎起控水;

    继续烧开锅中的水,将整只鸡放入汤中,盖上锅盖熄灭柴火,浸泡两刻钟;

    打开锅盖取出锅中的鸡,用冷开水冲凉,放入准备好的冷水中浸泡至完全冷却,捞出冷却后的鸡,就可以切块装盘了。

    接下来就是蘸料的准备。

    将一小匙白糖放入炒锅中用小火加热,至发出焦糖香时,放入两大匙酱油和两大匙鸡汤,煮至糖融化并变得浓稠时,装碟作为第一种蘸料。

    老姜、蒜瓣、指天椒切碎,淋入两大匙沸腾的鸡汤,放入少许桔子汁和盐调味后作为另一种口味的蘸鸡料。

    白氏和黄长植这边在忙,纪宁雨那边也差不多快好了。

    只见她把米用清水淘洗干净并放在一旁控干,把鸡油放入干净炒锅,加入少许水和葱段,用小火慢慢把鸡油熬成液体状,待油渣呈棕黄色时捞出,接着用鸡油小火煸香姜片和蒜片,倒入大米略微炒一下,再加盐炒匀,倒入锅中,加鸡汤煮饭。

    家中并不是没有仆人,只是他们都很喜欢这种在一起亲自动手烹饪食物的感觉,那是满满的人间烟火味。

    米饭煮好了,挑出里面的蒜片和姜片,晚饭就可以上桌啦。米饭搭配白斩鸡,加上一份烫熟的青菜,配上蘸鸡料,一顿美味的晚食就做成了!黄寄北给这套组合取名叫做鸡饭。

    黄长植夹起一块金黄色的鸡肉放入你的口中,咀嚼咽下后不禁竖起了大拇指,脱口而出: “棒!”

    这么多只鸡一时半会儿也吃不完,纪宁雨便提议举办场宴会,宴请当地权贵的夫人小姐,和大家打好关系。

    黄寄北觉得这主意甚好,他们初来乍到,他一直在想有什么好的方式尽快融入当地环境,这段时间也有不少的名流乡绅给他递过拜帖,他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势力,接哪个不接哪个都很有讲究,是以他把这些帖子都压了下来。

    纪宁雨这个提议正好与他不谋而合,纪宁雨先宴请后宅摸清情况,再由他主动宴请各方势力代表,化被动为主动。

    天福鸡摆盘美观,色泽淡黄光亮,皮脆肉嫩味鲜,醮佐料而吃,入口喷香,爽滑异常,非常拿得出手。

    但既然是要举办宴会,只一道白斩鸡未免太单调了,黄寄北这就前世品尝过的各种鸡肉美食,比如说加入椰汁和椰肉烹制而成的椰子鸡火锅,用椰子水做汤底,肉质鲜嫩无腥味,汤鲜柔嫩,再如配以花生辣椒爆炒而成辣子鸡丁,又如裹上馒头屑炸成的鸡排和鸡块……想起来就让人垂涎三尺口舌生津。

    白氏这回可找到事情做了,没几天的时间,她就在黄寄北的协助下把这些菜式给研究了出来。

    宴会定在十天以后。

    对于接受过世家培养的纪宁雨来说,举办一场宴会不算什么难事,前来赴宴的夫人们本来还想看这位刚成亲不久的知州夫人的笑话,哪知一上来就被纪宁雨世家小姐的做派镇住了。

    整个宴会,无论是从场地摆设、菜品设计、宴会流程都是无可挑剔的,纪宁雨的言谈举止更是让在座各位感受到了大家风范。

    这场宴会纪宁雨还特地设计了一道椰子炖,椰子炖盅用杞子、淮山、红枣、猪肉和天福鸡一起炖,对于女子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浓浓的汤里还带着椰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古代小商贩养家科举日常》60-70

    香味,非常清新。

    笑话没看成,反倒是她们自己,唯恐给人落下了土包子的印象,这些夫人小姐们都打起了精神,努力表现出自己的礼节,甚至开始模仿起纪宁雨的行为举止。

    黄寄北这边也进行的较为顺利,这次宴会他并不想明面上谈什么政事,只是招呼着大家吃好喝好。黄寄北表示,这次宴会就是为了和大家联络感情,不谈其他。

    虽然表面上不谈,但一顿饭的时间能看出来的事可不少,比如说谁和谁走的比较近,谁比较猖狂谁又比较低调,哪些是可以为自己所用的,哪些又是必须打压的。

    当然,这些都是以后要慢慢处理的,但通过这两场宴会,白氏的白斩鸡和鸡饭很快的在上层社会流行开来。

    上行下效,鸡饭的做法很快就在三崖州流行开来,就算不搭配饭,光是白斩鸡也是够美味的,每家都有自己喜欢的蘸料配方,饭馆的大厨,家里的煮妇,都以自家能调配出美味的蘸料而感到自豪。

    海涯省天气燥热,是以白斩鸡这种凉菜在当地很受欢迎,再加上酸酸甜甜的蘸料,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季,也能让人胃口大开。

    天福鸡的名号也因此更响亮了,以前是只在三崖州闻名,现在是在整个海涯省都很有名气,不少州外的人都慕名而来尝鲜,天福鸡就更加供不应求了,价格也涨的厉害,于是市面上就出现了很多冒牌的天福鸡。

    本来也只有家境比较好的人家才能吃得起鸡,这么一来,这道美味就更加局限于上层社会了,而三崖州更多的还是普通百姓。

    还好,经过3个月的喂养试验,黄寄北基本可以确定天福鸡的奥秘了,这秘密就在这榕树籽上,树籽富含营养,家鸡啄食,体质极佳,是以做出来的菜品就特别美味。

    黄寄北循序渐进,先找了几个附近山上榕树多的村子做试点,在这几个村子也成功后进一步扩大范围到整个耕牛镇,直至最后推广到整个林昌县。

    这样一来,天福鸡的供应量很快就上来了,养鸡的人家收入增加,不养鸡的人家也能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天福鸡了,百姓有钱了就能改善生活,就能进一步促进商品经济。

    通过黄寄北的宣传和政策鼓励,三崖州外的府县时常会有小贩过来收购,然后贩卖到整个海涯省,天福鸡的市场进一步扩宽了,成为了他们海涯省的有名的特产。

    为了感谢天福村村民,黄寄北将这种鸡统一命名为天福鸡,并帮助天福村的村民在村里修建了学堂,自编教材,并出钱聘请了老师,来教导天福村以及附近村落的孩子,大人中若是有有想要读书认字的,也可以进学堂免费听学。

    不仅仅是三崖州,整个海涯省文化水平都很落后,整个省都没有出过一个进士,黄寄北能力有限,只能从小处做起,慢慢来,文化建设也是他这个知州的分内之事。

    冬去夏来,很快时间来到了三崖州最难熬的夏季。

    第66章 水源与海鲜

    林仓县的改变大家看在眼里, 百姓们不禁对这个北方来的书生知州有了改观和期盼。

    而黄寄北,在把林昌县的具体事务交代给该地知县后,就把目光转移到了下一个县城, 海昌县。

    海昌县,一个充满财富与苦难的地方,这里,有整个三崖州最大的码头港口, 每年北船会运着岛上居民必须的大米停靠在码头。

    海涯省虽然说本地也有耕种,但其产量远远不够供给岛上居民, 是以每年都要购买大量粮食,若是遇上秋雨连绵的年成,北船不再南行,岛上粮价就会暴涨,进而发生饥荒和疫病。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岛上居民勤勤恳恳却仍旧贫困的原因。

    靠着码头运输,该县有了财富积累, 县里富户很多, 他们把持着与北船的贸易, 靠着买卖差价赚取大量财富, 底层人们却依旧困苦,好在只要有一身力气,还是能吃饱饭的。

    在黄寄北原本的计划里,海昌县是放在后面的,苗水县其实更需要他, 可最近海昌县却爆发了一场疫病, 让他连夜赶往了海昌县。

    瞒着黄长植夫妇和纪宁雨, 黄寄北带着衙役来到了海昌县。海涯省孤悬海外,缺医少药, 人们得了病,只能靠巫术治疗,很多病情就这么被耽误了。

    黄寄北这次带上岛的人中就有一位姓李的大夫,这是楚惜月为纪宁雨准备的,她担心岛上医术落后,若是将来纪宁雨生产,恐有性命之虞。

    在纪宁雨出嫁前夕,这对母女终于达成了和解,骄傲了半辈子的楚惜月在被禁足的这段日子里第一次开始自我反省,事情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她不得不承认,是自己的偏执和愚蠢害了两个女儿,也害了自己。

    她不应该给纪宁烟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应该自欺欺人无视纪宁雨的存在,因为她的任性,她同时伤害了两个女儿,也失去了两个女儿。

    可有些事情就是无法挽回了,对于这个亲生母亲,纪宁雨是在是没办法产生母女之情,她们错过了最好的时光,但对于楚惜月的好意,纪宁雨还是接受了。

    她向来是个心软的人,她体谅楚惜月的这份慈母之心,山高水长,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过再相见了,临别相拥,她释怀了。

    这次李大夫也跟着一起来了,李大夫在城中坐诊,为患病的百姓搭脉诊断,给百姓开方治病。可问题很快又出现了,这里不仅缺医,还少药,即使有了大夫,还是有不少人死去了。

    一个个病人相继死去,尸体被丢进火堆熊熊燃烧,这些人有的是家里的顶梁柱,有的是还没长大的孩童,有的是正值青春年华的少女……黄寄北一连几天都在做噩梦,梦里尸横遍野,满地哀嚎。

    两个月后,疫情过去,城中萧条了很多,黄寄北也调查出了这场疫情的起源。

    病从口入,海昌县水源匮乏,当地百姓的饮水大多来自咸滩积水,所以常常生病。

    月前,一条鲨鱼被冲上海滩,正值盛夏,阳光炙热,鲨鱼很快被晒死在海滩上,被海鸟撕咬,被苍蝇老鼠啃食,慢慢腐烂。

    鲨鱼腐烂后渗入了咸滩积水,百姓们照常取水引用,这才导致了这场疫病的发生。

    还有一件事是值得注意的,这次死去的大多是普通百姓,城中富户大多没事,那这些富户平时饮用的是什么水呢?原来他们饮用的是山泉水。

    海昌县内有一座高山,名为灵泉山,这座山的名字就来源于山涧里的清泉。只是这泉水虽好,却实在是路途遥远,富户们可以每天派仆人上山打水,可普通百姓根本没有这么多功夫去山上取水。

    不管怎么,既然有干净的水源,那就要利用起来,即使再困难,也要克服。

    经过缜密的思考,黄寄北最终得出了一个最为简便的方案,当然,这个简便只是相对而言,实施起来还是很有难度的。

    计划有了,接下来就是动员的问题,水源问题事关每一个人,在听了黄寄北的演讲后,大多数人都动容了,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黄寄北更是带头捐出了一年的俸禄。

    有了黄寄北的带头,城中富户也不好一毛不拔,再说,这水源问题解决了,他们日常也能省下不少钱,毕竟每天上山取水也是耗人耗财。普通百姓也是受够了这种生离死别,如今有人为他们指了条出路

    【请收藏本站】提供的《古代小商贩养家科举日常》60-70

    ,他们愿意一试。

    一时间,应者如云。就这样,人力和财力都有了。

    取水工程开始了,在黄寄北的指挥下,百姓们将五管并排的大竹筒放入水源处,一路蜿蜒而下,竹管之间的连接用麻绳、漆密封,沿途二十里,用了万余根大竹。

    这就样,人们把山涧的泉水引到了县城里,再在城里用大石搭建成槽蓄池,然后再从蓄水池分流到了各个居民区的小石槽里,本次取水工程就算是完成了。

    通水的那天城中居民无不欢呼呐喊,他们终于能喝上干净的水了!他们再也不会莫名其妙的生病了!

    城中喝水的问题解决了,可外面乡村的饮水却仍是个问题。村庄散落各处,若还是使用竹筒取水,那成本将是巨大的。

    对此,黄寄北制定了第二套方案,挖井。

    在流放到该地的犯人中,黄寄北找到了一位有挖井手艺的匠人,这位匠人姓周,被妻子和奸夫联手陷害,含冤入狱,被流放到了此地。

    周师傅本已生无可恋,只等着自然死去,可黄寄北却让人找到了他,并对他委以重任。想着能在死之前积德行善也是好的,周师傅接下了这个任务。

    有了周师傅这个行家,挖井工作顺利了很多,三日后,在海昌县海鱼村,挖出了第一口井,当井水从地底下慢慢冒出来的时候,村民们开心得跟什么似的,天底下居然有这么好的东西,不用去咸滩取积水,在家里面就能取到水,这是在是太方便了!

    挖井成功的消息传了出去,远近百姓纷纷前来海渔村学习,周师傅一个人忙不过来,他也不藏私,对于来学习的村民们都是倾囊相授。海昌县一时挖井成风,百姓们彻底改变了过去的饮水习惯。

    为了感激周师傅,当地人把周师傅挖的第一口井称之为“周井”。而周师傅也在这件事后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勇气,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从此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

    疫情结束后,李大夫并没有跟着黄寄北回去,他想留下来教导当地的百姓种植药材,一个大夫,最无力的时刻就是看着病人死去,空有一身本领,却没有药材可用,这件事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黄寄北对李大夫的想法很是赞同,之前上山取水的时候他注意到这里山上其实是有不少野生药材的,看来这里的气候和土质是适合药材生长的,黄寄北让李大夫安心留下来,他会帮忙写信找人寄药材种子给他们。

    出来这么久,家里人都很担心,黄寄北打算启程回去了,这次是瞒着他们出来的,谎称自己是去苗水县,若是让他们知道了自己来了疫区,他们说不定也要一起跟过来。

    临行前,黄寄北再次来到了海渔村,和周师傅告别,他承诺自己会想办法帮他伸冤平反,可周师傅却摇了摇手拒绝了,前尘往事,他已不想再提,他已经有了新的生活,不想再卷入风波了。

    黄寄北默然,也许他该尊重周师傅的意见。

    黄寄北的到来受到了海渔村村民的热烈欢迎,家家户户都拿出了自己家里的好东西来招待他们,这些都是他们自己出海打回来的。

    盛情难却,黄寄北于是留下和大家一起享用午食,海昌县最出名的就是海鲜了,既然来了,怎么能不尝一尝。

    蛤蜊、牡蛎、黄花鱼、比目鱼、乌贼,甚至还有海参,这里的海鲜真的很丰富。

    海渔村村民以出海打鱼为生,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出海是项技术活,既要会看天气看风浪,也要有高超的驾船技术,否则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大海吞没。

    成年男子是出海的主力,若是一家失去了顶梁柱,那这个家庭往后日子会过的十分艰难,而海渔村中这种家庭不在少数。

    午食设在村长家中,院内,大树阴凉下,几张长桌拼接在一起,黄寄北喊来村里的德高望重的老人们一起享用午食。

    午时时分,海鲜上桌了,各种海味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黄寄北这十来年来都待在内陆,已经很久没见过海鲜了,一时间不禁口舌生津,想要大快朵颐一番。

    吃饱喝足,黄寄北感觉这里的海鲜似乎和前世自己尝过的有些不一样,一番回想,黄寄北终于知道是哪里不一样了。

    这里的人烹饪手法太单一了,渔民们都是用陶釜烹煮海鲜,虽说海鲜本身味美,这种简单的烹制手法做出来的海味也很好吃,但总是太单调了一些,他一个外来人还不觉得有什么,可对长期食用海鲜的渔民来说,已是觉得无甚滋味了,饱腹而已。

    黄寄北觉得可以和渔民们讲讲其他烹饪方式,这可是海鲜呀,可以搞的花样实在是太多了。

    盛夏午后,黄寄北坐在躺椅上,摇着蒲扇,和村中老人们谈天说地。

    “大人,您是说这扇贝蒸的要比我们煮的好吃吗?”听了黄寄北的描述,村正好奇地开口问道。

    “老人家,有空可以尝试一下,这扇贝放上蒜末和姜末和小葱,锅里水烧开后放进去蒸一会儿就能吃了,和煮着吃食不一样的滋味。”

    “大人说得我们自然是信的,只可惜我们村买得起铁锅的太少了,是以家家户户都只能用陶釜煮食物。”

    黄寄北了然,刚才是他想当然了,后世人吃海鲜追求的是美味,现在的渔民们却只是为了裹腹。

    黄寄北接着问起了渔民们今年的收成。

    “老人家,今年出海还顺利呀?”

    “唉,还是和往年差不多,捕少了没货卖,捕多了卖不上价,从年头忙活到年尾,也就勉强养活一家子罢了。”

    “老人家,你们这捕上来的鱼虾都去哪里卖呀?”黄寄北接着问道。

    “主要是去县城、府城,有时也会卖给过路的船只,只是那些船上的人也不太爱买这些,他们大半时间都待在船上,早就吃腻这些了,所以呀,我们也不敢多捕,捕多了也卖不出去,还会被压价。”

    是了,三崖州消费水平不高,当地卖不上价,外面又卖不出去,海产捕捞上来不容易保存,即使是在现代,海鲜的运输成本也是很高的,是以即使这里盛产海鲜,也只能在当地销售,也卖不上价钱。

    但是,新鲜的海鲜难以保存,制成干货却能存放很久,黄寄北想找方法给海昌县的百姓们增加收入,干货就成了他选择的突破口。

    第67章 小别胜新婚

    历经几个月的忙碌后, 黄寄北终于回到了府衙,这段时间他真的是累坏了,也没有好好的陪伴父母和妻子, 心里很是内疚,短时间内,黄寄北不打算再下县城了,有些事情, 在府城也可以做。

    黄寄北一家搬到三崖州还有两个月就一年了,大家也慢慢适应了这里的生活环境。

    纪宁雨在来这里三个月后在府城开了一家首饰铺子, 挑选了五个虽然家庭困苦但心灵手巧又善良的少女,教授她们做首饰的手艺,等她们学成后,就能撑起门面了。

    现阶段,纪宁雨的铺子并不已赚钱为主要目标,她讲究少而精, 每一只发钗、每一朵珠花、每一对耳环手镯, 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故事。

    奇货可居, 饥饿营销, 反而引起了城中富家太太小姐的兴趣。在本地人眼中,这位知州夫人是从京城来的,又出生于世家大

    【请收藏本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