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本站最新域名:m.akshu8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正文 第 129 章 祝福1(第1页/共2页)

    “祝福?()”

    苏轼看着水镜上的题目面带疑惑:“看起来倒像是热闹喜庆的场面吗,楚姑娘却言&在风雪中死亡&,如此反差颇让人意外。?()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不止在此,兄长你看。”

    盯着水镜的苏辙扬了扬下巴,示意兄长抬头。苏轼顺着弟弟的目光看过去,只见水镜上已然出现一张图画,画面整体呈黑白两色,线条粗疏大片大片黑与白的泼墨,整体给人一种十分压抑质感。

    最夺目的当属画上的人物,她占据画面一侧,穿着黑布衫,一手挎着个筐,另一手拄着竹竿似的拐杖,微微偏过来的面容清癯消瘦,似可以看出高高的颧骨。

    她额间皱纹深深,一头苍白的头发稀稀疏疏被风吹起,萧瑟又凄凉。苏轼这么看着,就觉这画中的妇人似遭受无限苦楚。

    “画上这妇人,便是楚姑娘所说的死于风雪中的人?”

    苏轼的眼没有从画上移开,那妇人的发间衣上有白色点状环绕,那应该是雪花,而画中大片大片的白,恰恰便是积雪。

    “风雪,老妇,这篇课文不轻松。”苏辙微微凝起眉,同兄长一起负手而看。

    唐朝。

    白行简等人自是也能猜测出其中关窍,他觉得新奇:“先时并非没看过以女子为题的话本,但多写妙龄佳人、一段风月,此篇人物倒当真迥然有异。”

    明朝。

    从四大名著合订本中回过神来的冯梦龙也发现了这点,他来了兴趣,饶有兴味道:

    “平日读书或听戏,诸如荥阳郑生与李娃、莺莺与张生、龙女与柳毅,俱为妙龄女郎,得配才子,演绎一段郎才女貌、佳偶天成的情事,倒不曾见过直写一妇人,看来应非历朝之作。”

    冯梦龙遍览杂说,对自己的判断相当自信,旧时话本,多以“演义”、“传”、“记”为名,这单单一个“祝福”,想来八成是那后世的新文学。

    【《祝福》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大家应该并不陌生。】

    水镜下的冯梦龙自信一笑:猜中了。

    众人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原来是鲁迅!”

    迅哥儿他们熟啊!

    “先前那篇《拿来主义》便让人印象深刻,没想到这么快又能复观奇文。”

    李白啧啧而赞,显然是意外又期待。

    一旁的杜甫跟着点头,笑道:“是啊!不瞒太白兄,那篇《拿来主义》的精思,我至今仍在不时品味。”

    李白哈哈一笑:“正好,再用这新作与你换换口味!”

    北宋。

    不意能再次见到“熟人”的苏轼眼中颇见兴味:“楚姑娘讲述文章,向来不曾有重复之人,独鲁迅一人至此而有两篇,想来必又是一妙绝之篇。”

    “兄长说笑了。”苏辙难得对他哥哥的话提出异议,“若是不妙绝,也不会于此宣讲。”

    一人独授两篇的殊荣,目前为止也是独一份了。

    几位帝王同样

    () 神色微动(),他至今还记得当日听《拿来主义》时的心情?()?[()]『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闭关、送去、送来,短短几个词语背后是一段段沉重不可言说的屈辱。枪炮打破大门的惨烈、不断“送去”的奴颜婢膝、异邦敌国对华夏的侵略......鲁迅一支如刀的笔,刺破的不只是当时华夏的丑态与病态,更是他们无数先祖的心。

    只是不知,眼下这篇文章,又是如何说道了。他们侧目,俱是分了几缕心神在水镜的内容上。

    【这篇小说选自他的作品集《彷徨》。前面介绍过,迅哥儿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两部。在作品中,鲁迅开创性地书写了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题材,而《彷徨》一集,又由首篇的《祝福》与末篇的《离婚》,关注到了农村妇女这一沉默的大多数。】

    明朝。

    冯梦龙止不住神色微讶,先前一图之见,他猜出描写对象与时下话本杂说的不同,却真不曾想到,这《祝福》写的竟是一个村妇!

    “鲁迅眼中所见,当真令人意外。”

    他摇摇头,心里却忍不住升起几分好奇,看惯了佳人风月,不知鲁迅笔下又会是何种故事?如图所见,倒也并非秦香莲一类人物啊!他饶有兴趣地盯着水镜。

    兴化,白驹场。

    施耐庵笑意悠然:“先前便听到鲁迅有这两本集子,观其名颇见新意,恨不能得观。后人推崇我之话本杂说,正好我也看看,后世是如何写话本子的!”

    不独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蒲松龄以及堪堪从打击中回过神来的曹雪芹也都抱着这个心思。

    诗文之上自有李杜元白苏辛评说,但这话本子可是搔中了他们的痒处。他们也想看看,后世人写的话本,和他们有什么不同。

    倒是不少诗人词人惋惜了一回,为自己错过了上水镜的机会。说起来真的好久不曾讲诗词了呢,难道此道竟是没落了吗?

    他们遗憾不已,乡野间的黎庶百姓却是热闹非常。

    “农民?她是说那个什么迅哥儿在话本子里写农民?!”一个汉子语气难掩兴奋。

    另有一人喜气洋洋:“俺们这些种地的竟也有人专门给写话本子了,这个迅哥儿可真是个大好人呐!”

    乡人粗鄙却直白明快,他们觉着水镜里“迅哥儿”“迅哥儿”的叫着亲切,是以也学了来。倒是也有人惊喜之后是愕然与迷茫:

    “可是,咱们天天种地交租的,有什么好写的?”

    “非也非也。”

    读了些书的老先生摇头晃脑地否认:“岂不闻《诗经》十五国风,俱是闾里歌谣。农事婚姻,哪个不能成文章?此子是师古肖古之人啊!”

    他捋着胡须,一边说一边闭目喟叹,显然又是陶醉在了自己的世界里,其他人早已见怪不怪了,哄笑着各自讨论开去。

    聚在一起的妇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里充满了惊疑不定。他们比那些男人还要讶然,农村妇女说的是......她们吗?可她们除了相夫教子就是缫丝绩麻,又有什么可写的呢?何曾有人单为她

    () 们写一篇话本?

    【《祝福》以“我”的视角展开叙述,写“我”在旧历的年底回到鲁镇,遇到了四叔家的旧仆祥林嫂。祥林嫂向“我”询问灵魂有无之事,“我”难以回答,支吾搪塞。一日后,“我”得知了祥林嫂的死讯。】

    楚棠将故事内容简要叙述了一遍众人却是听得云里雾里。

    “似这么说,这听来...不像是一个故事啊!”冯梦龙目露疑惑。

    曹雪芹也有些惊疑不定:“举凡话本杂说,以叙波澜之事,楚姑娘所述之事,前后似乎无甚关联?”

    唐朝。

    白居易难掩意外:“文中之“我”与祥林嫂,除了一场问询之外,听不出何种交集,这却是何种写法?”

    白行简也觉得这种写法颇为新奇:“依先前的画图来看,书中真正要述的是祥林嫂之事,‘我’该是一个引子?”

    “倒是这个‘我’字用得别扭,难道此人并非鲁迅?”

    他对这一点很感兴趣,平日看的话本,也有述自己之事,诸如“余亲见之”“余先公曾述一事”之类,多是为增信于人,故意渲染。论家阐述,也不作避讳,直点作者之名。楚棠在这里却不道鲁迅,反不厌别扭地以“我”相称,和他见过的评论文章又大有不同,真真是令他惊奇。

    本来犹自疑惑的白居易一听弟弟这话却是笑了:“知退想岔了。岂不闻诗有代言之称?文中之‘我’,或为鲁迅代言之人,自然非其本尊。”

    白居易是诗中名家,是自唐而臻至极,各种作诗之法层出不穷,比之尚在发展期的传奇话本成熟了不知多少倍,是以他一眼便能展开联想。而白行简到底也是颖悟识文之人,一经点拨立即就反应过来了。

    所谓代言,即诗家于诗中将自己拟为他人,代为言事,如杜工部“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将自己拟为幽居空谷的佳人,以表己身高洁与不遇之慨;又如王江宁“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之句,拟为闺中少妇抒发。前者犹可象征,后者就决然不是王江宁本尊了。

    “还是兄长敏锐。”白行简向他道谢,“文中之‘我’,想必也是鲁迅一代言。如此,便也是话本中一人物了。”

    他给出自己的判断,随即又饶(zei)有(xin)兴(bu)趣(si)地看向白居易道:“兄长笔力纯熟,技艺得心应手,当真不考虑与我一同来作传奇么?”

    白居易握着杯盏的手微微一顿:他还没打消这念头?

    那边的白行简还在游说,说什么话本杂说亦可成为名著,后人颇爱这些解颐逗闷之本,传世之篇还可被排成戏文久久传唱,不比做诗文差之类,惹得白居易大为无言,末了还是看够戏了的元稹忍笑上来解救好友。

    “行了知退兄,乐天若是随你去做传奇,大唐可就失去一位诗魔了。”

    文人各有论议,但也有单纯看故事的人,他们对这个结局不甚满意:“啧,是个悲剧啊!”

    “人都死了,唉,我还是更喜欢看大团圆,热热闹闹的,喜庆。”

    “这迅哥儿的心也是个狠的,怎么就把人写死了呢!”

    北宋。

    李家宅里,李清照撑在桌子上,心中充满疑问:“询问灵魂有无与祥林嫂之死有何关系?祥林嫂到底是如何死的,她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何事?”

    这叙述分明也没叙述清楚啊!

    好在楚棠并未让众人疑惑太久,只听她接着道:

    【“我”是小说中的叙事者,祥林嫂则是故事的主人公。下面呢,请大家按下暂停键,通读文本,尝试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祥林嫂的故事。】

    【视频原因就不专门等大家了,我在这里做了个故事梗概,大家可以对照着来看一下。】

    【祥林嫂,姓名不详,籍贯不详,自幼作为等郎媳嫁与小自己十岁的卫家山人祥林。二十六七岁,小丈夫夭折,她为了逃避被卖的命运逃到鲁镇,在乡绅鲁四老爷家做帮佣。但后来,她的婆婆还是打听到了她的消息,带人来鲁镇将她抢了回去,转卖到山里......】

    她一边讲述一边将课件展示出来,众人一目十行看完,眼里几乎都现出了唏嘘之色,他们心中不约而同地响起一句话——

    “这祥林嫂......也太惨了吧?!”!

    他们遗憾不已,乡野间的黎庶百姓却是热闹非常。

    “农民?她是说那个什么迅哥儿在话本子里写农民?!”一个汉子语气难掩兴奋。

    另有一人喜气洋洋:“俺们这些种地的竟也有人专门给写话本子了,这个迅哥儿可真是个大好人呐!”

    乡人粗鄙却直白明快,他们觉着水镜里“迅哥儿”“迅哥儿”的叫着亲切,是以也学了来。倒是也有人惊喜之后是愕然与迷茫:

    “可是,咱们天天种地交租的,有什么好写的?”

    “非也非也。”

    读了些书的老先生摇头晃脑地否认:“岂不闻《诗经》十五国风,俱是闾里歌谣。农事婚姻,哪个不能成文章?此子是师古肖古之人啊!”

    他捋着胡须,一边说一边闭目喟叹,显然又是陶醉在了自己的世界里,其他人早已见怪不怪了,哄笑着各自讨论开去。

    聚在一起的妇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里充满了惊疑不定。他们比那些男人还要讶然,农村妇女说的是......她们吗?可她们除了相夫教子就是缫丝绩麻,又有什么可写的呢?何曾有人单为她

    () 们写一篇话本?

    【《祝福》以“我”的视角展开叙述,写“我”在旧历的年底回到鲁镇,遇到了四叔家的旧仆祥林嫂。祥林嫂向“我”询问灵魂有无之事,“我”难以回答,支吾搪塞。一日后,“我”得知了祥林嫂的死讯。】

    楚棠将故事内容简要叙述了一遍众人却是听得云里雾里。

    “似这么说,这听来...不像是一个故事啊!”冯梦龙目露疑惑。

    曹雪芹也有些惊疑不定:“举凡话本杂说,以叙波澜之事,楚姑娘所述之事,前后似乎无甚关联?”

    唐朝。

    白居易难掩意外:“文中之“我”与祥林嫂,除了一场问询之外,听不出何种交集,这却是何种写法?”

    白行简也觉得这种写法颇为新奇:“依先前的画图来看,书中真正要述的是祥林嫂之事,‘我’该是一个引子?”

    “倒是这个‘我’字用得别扭,难道此人并非鲁迅?”

    他对这一点很感兴趣,平日看的话本,也有述自己之事,诸如“余亲见之”“余先公曾述一事”之类,多是为增信于人,故意渲染。论家阐述,也不作避讳,直点作者之名。楚棠在这里却不道鲁迅,反不厌别扭地以“我”相称,和他见过的评论文章又大有不同,真真是令他惊奇。

    本来犹自疑惑的白居易一听弟弟这话却是笑了:“知退想岔了。岂不闻诗有代言之称?文中之‘我’,或为鲁迅代言之人,自然非其本尊。”

    白居易是诗中名家,是自唐而臻至极,各种作诗之法层出不穷,比之尚在发展期的传奇话本成熟了不知多少倍,是以他一眼便能展开联想。而白行简到底也是颖悟识文之人,一经点拨立即就反应过来了。

    所谓代言,即诗家于诗中将自己拟为他人,代为言事,如杜工部“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将自己拟为幽居空谷的佳人,以表己身高洁与不遇之慨;又如王江宁“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之句,拟为闺中少妇抒发。前者犹可象征,后者就决然不是王江宁本尊了。

    “还是兄长敏锐。”白行简向他道谢,“文中之‘我’,想必也是鲁迅一代言。如此,便也是话本中一人物了。”

    他给出自己的判断,随即又饶(zei)有(xin)兴(bu)趣(si)地看向白居易道:“兄长笔力纯熟,技艺得心应手,当真不考虑与我一同来作传奇么?”

    白居易握着杯盏的手微微一顿:他还没打消这念头?

    那边的白行简还在游说,说什么话本杂说亦可成为名著,后人颇爱这些解颐逗闷之本,传世之篇还可被排成戏文久久传唱,不比做诗文差之类,惹得白居易大为无言,末了还是看够戏了的元稹忍笑上来解救好友。

    “行了知退兄,乐天若是随你去做传奇,大唐可就失去一位诗魔了。”

    文人各有论议,但也有单纯看故事的人,他们对这个结局不甚满意:“啧,是个悲剧啊!”

    “人都死了,唉,我还是更喜欢看大团圆,热热闹闹的,喜庆。”

    “这迅哥儿的心也是个狠的,怎么就把人写死了呢!”

    北宋。

    李家宅里,李清照撑在桌子上,心中充满疑问:“询问灵魂有无与祥林嫂之死有何关系?祥林嫂到底是如何死的,她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何事?”

    这叙述分明也没叙述清楚啊!

    好在楚棠并未让众人疑惑太久,只听她接着道:

    【“我”是小说中的叙事者,祥林嫂则是故事的主人公。下面呢,请大家按下暂停键,通读文本,尝试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祥林嫂的故事。】

    【视频原因就不专门等大家了,我在这里做了个故事梗概,大家可以对照着来看一下。】

    【祥林嫂,姓名不详,籍贯不详,自幼作为等郎媳嫁与小自己十岁的卫家山人祥林。二十六七岁,小丈夫夭折,她为了逃避被卖的命运逃到鲁镇,在乡绅鲁四老爷家做帮佣。但后来,她的婆婆还是打听到了她的消息,带人来鲁镇将她抢了回去,转卖到山里......】

    她一边讲述一边将课件展示出来,众人一目十行看完,眼里几乎都现出了唏嘘之色,他们心中不约而同地响起一句话——

    “这祥林嫂......也太惨了吧?!”!

    他们遗憾不已,乡野间的黎庶百姓却是热闹非常。

    “农民?她是说那个什么迅哥儿在话本子里写农民?!”一个汉子语气难掩兴奋。

    另有一人喜气洋洋:“俺们这些种地的竟也有人专门给写话本子了,这个迅哥儿可真是个大好人呐!”

    乡人粗鄙却直白明快,他们觉着水镜里“迅哥儿”“迅哥儿”的叫着亲切,是以也学了来。倒是也有人惊喜之后是愕然与迷茫:

    “可是,咱们天天种地交租的,有什么好写的?”

    “非也非也。”

    读了些书的老先生摇头晃脑地否认:“岂不闻《诗经》十五国风,俱是闾里歌谣。农事婚姻,哪个不能成文章?此子是师古肖古之人啊!”

    他捋着胡须,一边说一边闭目喟叹,显然又是陶醉在了自己的世界里,其他人早已见怪不怪了,哄笑着各自讨论开去。

    聚在一起的妇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里充满了惊疑不定。他们比那些男人还要讶然,农村妇女说的是......她们吗?可她们除了相夫教子就是缫丝绩麻,又有什么可写的呢?何曾有人单为她

    () 们写一篇话本?

    【《祝福》以“我”的视角展开叙述,写“我”在旧历的年底回到鲁镇,遇到了四叔家的旧仆祥林嫂。祥林嫂向“我”询问灵魂有无之事,“我”难以回答,支吾搪塞。一日后,“我”得知了祥林嫂的死讯。】

    楚棠将故事内容简要叙述了一遍众人却是听得云里雾里。

    “似这么说,这听来...不像是一个故事啊!”冯梦龙目露疑惑。

    曹雪芹也有些惊疑不定:“举凡话本杂说,以叙波澜之事,楚姑娘所述之事,前后似乎无甚关联?”

    唐朝。

    白居易难掩意外:“文中之“我”与祥林嫂,除了一场问询之外,听不出何种交集,这却是何种写法?”

    白行简也觉得这种写法颇为新奇:“依先前的画图来看,书中真正要述的是祥林嫂之事,‘我’该是一个引子?”

    “倒是这个‘我’字用得别扭,难道此人并非鲁迅?”

    他对这一点很感兴趣,平日看的话本,也有述自己之事,诸如“余亲见之”“余先公曾述一事”之类,多是为增信于人,故意渲染。论家阐述,也不作避讳,直点作者之名。楚棠在这里却不道鲁迅,反不厌别扭地以“我”相称,和他见过的评论文章又大有不同,真真是令他惊奇。

    本来犹自疑惑的白居易一听弟弟这话却是笑了:“知退想岔了。岂不闻诗有代言之称?文中之‘我’,或为鲁迅代言之人,自然非其本尊。”

    白居易是诗中名家,是自唐而臻至极,各种作诗之法层出不穷,比之尚在发展期的传奇话本成熟了不知多少倍,是以他一眼便能展开联想。而白行简到底也是颖悟识文之人,一经点拨立即就反应过来了。

    所谓代言,即诗家于诗中将自己拟为他人,代为言事,如杜工部“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将自己拟为幽居空谷的佳人,以表己身高洁与不遇之慨;又如王江宁“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之句,拟为闺中少妇抒发。前者犹可象征,后者就决然不是王江宁本尊了。

    “还是兄长敏锐。”白行简向他道谢,“文中之‘我’,想必也是鲁迅一代言。如此,便也是话本中一人物了。”

    他给出自己的判断,随即又饶(zei)有(xin)兴(bu)趣(si)地看向白居易道:“兄长笔力纯熟,技艺得心应手,当真不考虑与我一同来作传奇么?”

    白居易握着杯盏的手微微一顿:他还没打消这念头?

    那边的白行简还在游说,说什么话本杂说亦可成为名著,后人颇爱这些解颐逗闷之本,传世之篇还可被排成戏文久久传唱,不比做诗文差之类,惹得白居易大为无言,末了还是看够戏了的元稹忍笑上来解救好友。

    “行了知退兄,乐天若是随你去做传奇,大唐可就失去一位诗魔了。”

    文人各有论议,但也有单纯看故事的人,他们对这个结局不甚满意:“啧,是个悲剧啊!”

    “人都死了,唉,我还是更喜欢看大团圆,热热闹闹的,喜庆。”

    “这迅哥儿的心也是个狠的,怎么就把人写死了呢!”

    北宋。

    李家宅里,李清照撑在桌子上,心中充满疑问:“询问灵魂有无与祥林嫂之死有何关系?祥林嫂到底是如何死的,她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何事?”

    这叙述分明也没叙述清楚啊!

    好在楚棠并未让众人疑惑太久,只听她接着道:

    【“我”是小说中的叙事者,祥林嫂则是故事的主人公。下面呢,请大家按下暂停键,通读文本,尝试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祥林嫂的故事。】

    【视频原因就不专门等大家了,我在这里做了个故事梗概,大家可以对照着来看一下。】

    【祥林嫂,姓名不详,籍贯不详,自幼作为等郎媳嫁与小自己十岁的卫家山人祥林。二十六七岁,小丈夫夭折,她为了逃避被卖的命运逃到鲁镇,在乡绅鲁四老爷家做帮佣。但后来,她的婆婆还是打听到了她的消息,带人来鲁镇将她抢了回去,转卖到山里......】

    她一边讲述一边将课件展示出来,众人一目十行看完,眼里几乎都现出了唏嘘之色,他们心中不约而同地响起一句话——

    “这祥林嫂......也太惨了吧?!”!

    他们遗憾不已,乡野间的黎庶百姓却是热闹非常。

    “农民?她是说那个什么迅哥儿在话本子里写农民?!”一个汉子语气难掩兴奋。

    另有一人喜气洋洋:“俺们这些种地的竟也有人专门给写话本子了,这个迅哥儿可真是个大好人呐!”

    乡人粗鄙却直白明快,他们觉着水镜里“迅哥儿”“迅哥儿”的叫着亲切,是以也学了来。倒是也有人惊喜之后是愕然与迷茫:

    “可是,咱们天天种地交租的,有什么好写的?”

    “非也非也。”

    读了些书的老先生摇头晃脑地否认:“岂不闻《诗经》十五国风,俱是闾里歌谣。农事婚姻,哪个不能成文章?此子是师古肖古之人啊!”

    他捋着胡须,一边说一边闭目喟叹,显然又是陶醉在了自己的世界里,其他人早已见怪不怪了,哄笑着各自讨论开去。

    聚在一起的妇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里充满了惊疑不定。他们比那些男人还要讶然,农村妇女说的是......她们吗?可她们除了相夫教子就是缫丝绩麻,又有什么可写的呢?何曾有人单为她

    () 们写一篇话本?

    【《祝福》以“我”的视角展开叙述,写“我”在旧历的年底回到鲁镇,遇到了四叔家的旧仆祥林嫂。祥林嫂向“我”询问灵魂有无之事,“我”难以回答,支吾搪塞。一日后,“我”得知了祥林嫂的死讯。】

    楚棠将故事内容简要叙述了一遍众人却是听得云里雾里。

    “似这么说,这听来...不像是一个故事啊!”冯梦龙目露疑惑。

    曹雪芹也有些惊疑不定:“举凡话本杂说,以叙波澜之事,楚姑娘所述之事,前后似乎无甚关联?”

    唐朝。

    白居易难掩意外:“文中之“我”与祥林嫂,除了一场问询之外,听不出何种交集,这却是何种写法?”

    白行简也觉得这种写法颇为新奇:“依先前的画图来看,书中真正要述的是祥林嫂之事,‘我’该是一个引子?”

    “倒是这个‘我’字用得别扭,难道此人并非鲁迅?”

    他对这一点很感兴趣,平日看的话本,也有述自己之事,诸如“余亲见之”“余先公曾述一事”之类,多是为增信于人,故意渲染。论家阐述,也不作避讳,直点作者之名。楚棠在这里却不道鲁迅,反不厌别扭地以“我”相称,和他见过的评论文章又大有不同,真真是令他惊奇。

    本来犹自疑惑的白居易一听弟弟这话却是笑了:“知退想岔了。岂不闻诗有代言之称?文中之‘我’,或为鲁迅代言之人,自然非其本尊。”

    白居易是诗中名家,是自唐而臻至极,各种作诗之法层出不穷,比之尚在发展期的传奇话本成熟了不知多少倍,是以他一眼便能展开联想。而白行简到底也是颖悟识文之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