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我从秦末开始长生不死 > 正文 第417章 董仲舒劝学

本站最新域名:m.akshu8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正文 第417章 董仲舒劝学(第1页/共2页)

    loadAdv(2, 0);

    第417章 董仲舒劝学

    这是董仲舒成为太学博士的第五天。

    对于这里的生活,他可谓是再满意不过了。

    现在察举制尚未正式开始执行,刘彻暂且只给地方郡县下发了旨意,让他们遴选贤才、廉吏及孝子,最终名单则要等到来年开春上交。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这些太学博士的教学任务尚未下发,自然是有大把的时间,由他们自己安排。

    清闲仅仅是董仲舒满意的原因之一。

    据他观察,太学的基础设施是相当完善,并不因为它只用了三个月建好,就显得仓促破败。

    博士的居所乃是一人一间,卧房采光极佳,并且每间房内都安排了厕所,并不需要几十人一起去争抢公用的。

    这些无疑是提升幸福感的细节。

    要知道哪怕到了后世,某些城中村里,一楼十几户人家,只能在公共卫生间中方便,到了冬天,简直是种折磨。

    在汉代,居民家中没有修建厕所的情况,可以说是普遍存在。

    毕竟乡野之中,随处找个野地草丛解决即可,至于郡县之中,只要不在大马路上,其实各种角落,亦是僻静。

    至于这些日子的吃食,他同样觉得非常方便。

    太学中是有专门的食堂存在。

    作为大汉最高学府,太学中的食堂倒不像后世中小学的食堂,由公司招标,把成本压缩到极低,反倒是官方补贴极多,不用考虑成本,最主要是让太学内的师生吃得满意。

    公孙弘因为食堂的美味与便宜,屡次在董仲舒面前,赞不绝口,“我在考试结束的这些天里,去了数家食肆酒楼,欲一品京城美味,往往是败兴而归,差强人意的都少,没想到反在太学之内,尝到了让我满意的饭菜,真是令我意外啊。”

    不过董仲舒对口腹之欲倒没有什么特别要求。

    只要味道没有到令人反胃,吃了不会坏肚子的地步,那自己就能接受。

    当然,吃饭不用离开太学,这样的方便,倒是让他颇为满意。

    毕竟食堂与藏书室挨得很近。

    往往用过餐后,自己便可以散步走到藏书室内。

    那栋藏书室,才是董仲舒认为太学做得最好的地方。

    要知道在地方上学习,想要获取典籍,那是非常困难的,不少典籍残缺不全,甚至属于孤本,一郡之内,只有某些大儒拥有,年少的自己上门求取,往往要遭冷眼。

    而太学之中的藏书室,不说应有尽有,但各家典籍,保存得相当全面,甚至有一卷高祖时期流传下来的原版伏生《尚书》,以及三册由阳夏文贞侯收集的《乐经》。

    它们的象征意义比实际意义更重。

    要知道这代表着从战火中流传下来的文化。

    野蛮与刀剑摧毁不了人们向往文明的种子,除非所有孩提的向学之心死了,只渴望名利,追求物欲,或许那才会摧毁文明的根基。

    从藏书室中借阅典籍,亦不是什么难事。

    原本董仲舒以为要经过数道手续,非常麻烦,因此他最开始都是在书架前站着百~万\小!说,不想招来麻烦。

    只是后面藏书室的管理员见着他常来,好心提醒,告诉他可以借回去看。

    董仲舒这才知道,陈洛制定的借阅规则,并不严苛。

    那些普通的纸制书籍,只需要登记名字,一人总共可以借阅十本,在两个月内归还即可。

    而藏书室内竹简,倒是需要通过身份证明,才能带离,一人只能借阅一卷,需要在旬日内归还。

    至于藏书室内的某些孤本,原则上是只能在这里观阅,不过因为某些研究想要带离,则是需要向陈洛申请,得到批准才行。

    不过董仲舒暂且只需要借阅那些纸制书籍就够了。

    毕竟那些竹简的信息量过低,除了有对照古籍的作用外,其他时候,还是翻书更加方便。

    总的来说,太学博士的待遇,简直把福利基本拉满。

    换成同等俸禄的其他官职,在长安哪有这么好的待遇。

    比方现在的免费住宿,物美价廉的食物,清幽的办公环境……简直可以用享受二字来形容。

    董仲舒觉得自己不算是无欲无求的那类人,但是太学内的生活满足了他的全部想象。

    在这样的环境下治学,那么阅读经典并非一件苦事,反倒如同享受。

    要知道有多少先贤居住在陋巷之中,喝着清水,吃着粗劣的食物,晚上只能借三分月光读书。

    他们在那样苛刻的环境下,仍旧传下了自己宝贵的思想。

    自己拥有如此好的条件,又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

    日子这般不咸不淡地过去五天。

    董仲舒在太学内的生活渐渐形成了规律。

    起床,洗漱,与公孙弘结伴前去食堂用早食,交流攀谈,上午结束。

    用午餐,前去藏书室还书,挑书,借书,阅览,下午结束。

    晚饭过后,接触同僚,进行辩论,挑灯夜读,一日结束。

    太学内的这些同僚,董仲舒觉得他们的能力倒是比外面的那些文士要强上很多,通过了太学的筛选,果然还是不一样的,在吵……在辩论的时候,这些人不至于最开始就被带入进自己的逻辑,进行交流的时候,还算是有来又回,没有被自己单方面给摁着输出,一言不发。

    在第五日的傍晚,公孙弘过来敲响了董仲舒的房门。

    “次卿过来,是有何事?”刚刚从藏书室归来的董仲舒,正在吃饭,不过他放下手中的食盒,先去开了门。

    “你这又是去藏书室看了一下午,现在才回?”公孙弘乐呵呵地问了一句,感慨道,“你们年轻人的研学精神,我是远远比不上咯,现在年岁大了,只希望不要将原来的知识都给忘光就行。”

    董仲舒笑着接话道:“我认为次卿这话有失偏颇。”

    “哦?还请指教。”公孙弘倒不羞恼,虚心问道。

    他知道董仲舒未来在学术上的成就,必然远远超过自己。

    要知道整个太学之中,已经是汇聚了天下最优秀的一批贤才,而董仲舒这几日又能在其中脱颖而出。

    未来儒家学派复兴的希望,公羊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