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工科生的华娱 > 正文 第432章 从VCD到SVCD

本站最新域名:m.akshu8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正文 第432章 从VCD到SVCD(第1页/共2页)

    第432章 从vcd到svcd

    798那边的研究基本上都是持续性的,无论是oled的生产线还是精密加工精密检测都是如此,所以王旭也会时不时地跑过来和工程人员进行讨论。

    这边现在负责的是一个丑国mit毕业的博士,王旭的师兄,这个年代,到了九十年代后期,开始逐步有一些在海外进修过的人员陆陆续续地回来了。

    这一批人大多是改开初期出去的,在海外连上学带工作的折腾了十来年,有些人就在海外扎根,有些人则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选择了回国。

    这一时期回国创业的人不少,很多人都是带着海外的投资回来的,比如著名的百度李,搜狐张都是如此,但最多的,其实还是很多海外企业派回华夏的。

    他们拿着国际标准的工资,九十年代初期就能拿到几万一个月的月薪,后来他们有些成了创业者,有些则一直活跃在华夏的各大外企之中,算是高教阶层中比较早的一批富裕的人。

    后来很多的什么红酒啊,咖啡啊,骑行啊之类的流行趋势,大多是由这些人带起来的,他们和八十年代的个体户暴发户形成了华夏早期的一批富裕人群,形成了异常复杂和特别的九十年代文化。

    《繁》是个很有意思的电影,它描绘了九十年代的一批富裕阶层的生活,让很多后世的人得以看到那个有些梦幻的九十年代。

    但说到底,那就是个片子,描绘的世界还是比较窄,真实的九十年代,只会更加纷乱迷离。这是一个流行与保守共存,善良与邪恶同在的时代,或许每一个变革期都是如此,但身在其中的人,却很难在日常的生活中感受到什么。

    富裕与贫穷的巨大鸿沟,在这个年代又一次广泛地出现在了华夏的土地上。王旭也不知道这样是否真的就好,但这就是时代的力量。

    无论在哪个时代,都会有自身的问题,作为一个普通的个体而言,时代的一粒沙,个人的一座山,那可不是说说而已。

    王旭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帮身边的人过得好一点,但事实上,他乱入造成的变化早就影响到了全国了,远远不是几个企业,几个员工能够解释的了。

    东四日渐繁华的街道诉说着王潮带来的商业成就,水木帝大日益频繁的国际学术交流,同样讲述着王旭带来的学术影响。

    没错,王旭现在的论文数量已经泯然众人,甚至已经日益局限在人工智能和凝聚态物理这两个范畴之内。

    但今日,魔都高亮度光源项目的正式立项,宣告着,王旭又一次把手伸进了高能物理领域。这东西本来只是凝聚态研究所需要的一种基础设施,但架不住这玩意未来的发展方向可是非常非常有用的。

    就比如说,可调制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在未来的凝聚态物理,生物医药,化学研究等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玩意就是一种可以看清微观世界的高亮度光源,可以让很多的微观研究更加具体和准确。

    但这还不算晚,如果这东西发展完善,按照王旭的设想攻克下包括稳定性差,辐射时间短,能耗高等一系列难题的话,几乎可以说从根本上一次性解决了光刻机的光源问题。

    廉价而稳定的可调制光源,可不是未来替代euv,建立光刻工厂那么简单,这玩意是一种可以从现在一直用到三十年后的光源技术,完全可以从现在开始,就开始建立光刻工厂的雏形,按需提供不同波长的稳定光源。

    然后根据这个光源,进行各种半导体光刻设备、工艺和技术的研发,可就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技术改进了,相当于在一条可以看到三十年后的道路上前进,研究不要太有方向性了好吧。

    今天是立项大会,规模很小,就在水木的主楼后厅举行的,全国十几所高校和华科院都有参与,水木由于王旭的一篇内部论文获得成功地获得了主导权。

    这篇论文就是大约二十年后水木发表的那篇,只是没有实验验证部分,但是有详细验证实验的设计方案,作为立项和开题已经足够了。

    这其实和前世王旭知道的魔都同步光源的技术已经有所偏离了,但这种技术更先进,未来应用前景更好,更关键的是,这东西是王旭提出来的。

    然后,就连魔都方面都认可了王旭提出的往往可行性更高这一带着些玄学的结论,于是,水木的理学院,顺理成章地成了这次项目的主要参与者,主要是理论和实验验证阶段。

    什么?水木还没有理学院,没关系的,什么材料系,化学系,核物理专业,以及新成立的数学系,物理系,生物系,一并打包成立理学院已经获得批准了,以后那就是一家人了。

    而工学院,则有机械系,精仪系,自动化系,汽车系,热能系,为主体进行了整合,再加上计算机系扩张形成的计算机学院,预计中恢复的文学院,还在预期中的医学院,嗯,很明显,水木已经向着后世那种综合性大学前进了。

    王旭倒是没啥意见,只要没有美院就好,不是他歧视美院,也不是他看不上华工美院,那个美院也是有着优良传统的院校。

    而是搞艺术的人吧,真的天然就很容易惹事,这就是一群天生的自由主义分子,你让他们没了个性,还玩个屁的艺术啊。

    而且美院的风格,无论哪一所,其实都和水木这种工科务实的风格非常不搭,要想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真还就挺困难的。

    工科大学妹子太少,综合性大学就好很多了,只不过会不会出现一群男光棍和一群女光棍无法兼容的情况,咳咳,这就不是大学的问题了。

    其实水木的男光棍们并没有多可怜,大部分的水木毕业生都会很快结婚,倒是女生很容易挂单,无论前世今生,王旭都见过不少高学历的女孩,挺大岁数找不着对象的,当然这些姑娘自己过的日子并不差,只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难免孤独罢了。

    坐在高高的主席台上,王旭的思路居然有些飘,两年多来,他不是第一次这样作为项目的主导者坐在主席台上,作为项目的重要参与者的情况就更多了。

    对于这样一次一般人看起来绝对是引领性的大科研工程,他都有点习以为常的感觉了,这感觉,王旭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可能就和王霏拿格莱美最佳女歌手奖的那种感觉差不多吧。

    那天,王霏接受采访时说:“我不是才唱得好,x也不是才写出来这么好的歌,只是你们才看到我罢了。”

    然后王霏就在丑国的各大新闻媒体上霸了好几天的屏,让无数她的粉丝对她的崇拜瞬间拔高了一个档次。

    而就在王霏巡回演出顺便领奖的那段时间,王旭更是秘密进入位于西北的一个地区,主持开展了一款新型实验型发动机的预研工作,没错,就是他那个高空高速航拍机用的爆轰发动机的放大版。

    反正他是之前搞出了那个发动机之后就被上面给收走了,连设计图纸和计算公式一起都上交的那种,王旭不是第一次经历这种事情,你看四轴就没有这待遇,一直都还在航院里进行发展呢。

    最近冰都那边也加入了进来,原因是他们那边的飞机厂也想搞点副业了,光靠卖面包车总觉得不靠谱。所以串联了当地的几所重点院校,到帝都这边找王旭出主意。

    然后就顺理成章地加入了四轴的队伍,看看能不搞搞什么农用,警用,森林防火之类的东西。

    而那个爆轰,王旭就没再关注了,既然不能当玩具,那就算了,这东西当玩具好像也确实有点过分。虽然当时王旭还是争取了一小下,看能不能留个航模啥的,但看上面没松口也就算了,全当做贡献了,不疼不痒的,咱东四王二有风格。

    直到去年,东南那边闹危机的时候,才听姜主任说,有人拿那个东西做了个大模型飞天上去了,然后一路飙到了8倍音速,最后直接空中解体爆炸,在西北的高空中留下一个神秘的传说。

    当然,这个动静很不巧地就被太平洋那边的卫星侦测到了,然后,华夏这边又放了两个大号的二踢脚,然后丑国的大船就立刻掉头,战略转进八百海里,进入了太平洋的深处。

    王旭猜这是故意的,就是知道那个时候卫星要过境才飞的,毕竟姜主任说之前都已经测试过很多次,各种数据拿了不少,那一次,就是为了测试极限速度的。

    结果却是机体结构加工的缺陷导致最终的极速没有测试出来极限就解体了,这还导致了某数字厂的一次大检讨,不过这些都是传闻,王旭也没去真的去打听,他连他老爹去干什么了都不打听,更何况这个。

    反正他自从知道那玩意能飞多快之后,就没指望能再见到它了,也算彻底息了做航模的打算,这种玩意,用来当普通人的玩具,好像是还早了点哈。

    其实,王旭还挺替那个数字号工厂叫屈的,王旭绘制的图纸那就是个民用的航拍模型机,本来就没有飞那么快的能力,一个民用航拍飞机能飞四倍音速已经很夸张了好吧。

    王旭的分析是旋转爆轰发动机虽然设计起来很困难,但一旦成型后,无论是制造成本还是维护成本甚至相对燃油成本都是非常低的,这也是它远远超越涡喷涡扇的重要原因。

    所以,估计未来的什么时候,这种发动机就成为普遍使用的一种通用发动机模式,然后就在民用市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就好像王旭从那些小设备中获得的远超必要的高科技产物,其实很可能并不是系统的堆料,而是到了未来,那本来就是随处可见的玩意。

    但那个系统包含的东西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黑科技,至少在目前看来,甚至连贯穿始终的生长法都没有摆脱现代科技的范畴。

    王旭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一天能够解锁更加科幻的东西,但仅仅是现在的东西,就已经足够他乃至整个华夏折腾好久了。

    而且,王旭现在也不是很担心这个系统没了会咋样了,因为现在的很多的研究已经不再是系统提供的那些玩意了,系统真的已经成了一种锦上添的玩意。

    华夏即便再没钱没人,也不是一王旭一个小小的穿越者能够比拟的,王旭要说现在最成功的案例,绝对不是写了几首歌,捧了几个人,建立了几家赚钱的公司,甚至都不是研发了几种高科技,带动了几个系的科研啥的。

    而是他建立了一种信任,那就是,他提出来的东西是可行的,而且是在可预见的未来就可以实现的。

    这种信任,在这两年已经显现得更加突出,王旭现在甚至都不敢随便地开脑洞了,毕竟这种信任会让他提出的几乎任何研究课题都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获得通过,并且迅速汇集几乎可以说是海量的资金。

    别的不说,仅仅oled项目,厂家、地方政府加上国家的资金投入,已经超过了十亿人民币,而其中的主体居然是几大电视机的生产企业,当然这其中已经包含了初代工厂的建设投资。『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